银行实践丨庖丁解牛手机银行获客

本文投稿首登于《零售银行》月刊年4月

手机作为当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已经成功融入到了人的所有社会行为当中,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代社会,手机使用者当中每个人平均6分钟看一次手机,有71%的手机使用者14分钟不打开一次手机就会觉得浑身难受。手机成为当前所有媒体必须经过的第一“触媒”,以客户为生的银行业迅速紧跟其后,在推出网上银行之后,将眼光转向移动端,发展出“手机银行”。从手机银行发展之初到如今,满打满算已有20余年时间,手机银行也从个人金融部门的一个小渠道逐渐发展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代表着银行发展的未来,指引着银行创新的第二曲线,成为许多银行战略的重中之重。

20余年来,手机银行随着手机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短信银行阶段(-年)、WAP银行阶段(-年)、APP银行(年以后)。其功能也从最初简单的查询、缴费,发展到转账、理财,再到如今很多银行逐渐将手机银行场景化、生态化,希望成为客户综合生活服务的入口。年,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个时候除了极少数有远见的银行,手机银行这个东西在大部分银行眼里,都是一个边缘化的工具。这一年,腾讯通过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