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院财务管理业务的影响十分显著,为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功能,在业务层面应该了解该工作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1.明确业财融合的工作路径
(1)强化日常收支管理。医院各项医疗业务开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精细化核算来对医疗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所以为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各项业务现状,可将其拆分至不同核算单元,了解业务与治疗活动的成本与预算,尽量减少成本管理中的弹性成本。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人员在日常收支管理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通过对数据展开分析与核算,医院效益的相关资料,如就医倾向、对医院医疗满意度等,并将其转变为财务数据,提高内部管理效果。
(2)医院的财务管理考核模式。医院在财务管理中普遍会提前设置各类考核指标,并且为更好地反映业务开展情况,会将指标设置在各个科室或者业务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各类财务指标更倾向于共性的数据标准,考核内容缺乏弹性机制,在工作中更容易发生误差。而在业财融合模式下设置上述指标后,可以对各科室的业务工作展开评估,在量化业务数据标准的基础上,依托量化指标来判断各项业务执行情况,确保业务绩效考核更有针对性,最终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强化业财融合与财务管理流程之间的串联
在业财融合模式中应保障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同步进行,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打通原本被割裂的工作模式,最终实现业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有效数据共享。因此为实现该目标,医院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模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联。医院的骨康胶囊药物采购为例,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其基本工作流程位置:了解骨伤科室的需求,确定药品采购的数量;对骨康胶囊展开分析,了解该药品生产企业的药物性能,并与其他科室进行对比,为其他业务流程复用提供便利;对骨康胶囊的预算结果进行校验,并在药物采购中认真执行预算控制方案,严格控制总成本;将业财融合结果上传至财务管理单位,将最终的财务预算结果交由会计人员审批后,最后进行资金支付。同时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应强调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嵌入业务流程,所以在财务管理的关键节点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理顺业务开展情况并寻找嵌入业务流程的最佳时间。
例如,医院的培训差旅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重难点,根据业财融合的工作要求,医院培训差旅事项可以将其控制在事前审批范围内,确定医院要求后,才能根据培训差旅具体内容制订预算方案,要求整个培训差旅人员认真执行预算指标。医院的相关采购事项,在业财融合中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申购环节等。根据业财融合的优势可以考虑对原本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措施包括:每个科室可以生成个体化物资领用模板;按照物资的不同属性采用个性化配置方案,包括“常用物资”“即入即出”等类型,满足临床业务需求,也方便相关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统计;在财务工作中增加“安全库存”概念,医院内部高价值耗材的库存进行预警,当结果低于预警值时产生警报方便工作人员对高价值耗材进行有效管控,最终提高管理效果。
3.强化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
(1)细化财务预算编制。一直以来预算管理都是财务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业财融合工作的重难点。医院预算编制内容主要包括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与资本预算三个方面,所以为实现业财融合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各项预算工作进行优化与改进。例如为确保预算内容完整有效,在预算中需要将各科室作为预算编制对象,从工作计划入手开展工作,能够根据医疗业务工作总量、物料消耗以及工作人员数量等诸多指标展开评价,形成价格、成本等数据。医院的门诊超声科室为例,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在编制该科室的预算资料时基本的工作流程包括:科室的工作量(日检查量、月检查量)→经物价管理部门预测不同检查项目的成本→预算门诊超声检查的收入→由办公室预算科室医疗收入。同时在预算管医院预算编制架构展开细化,能改变传统总额申报与总额批复的工作模式。同样以药品采购预算为例,根据上文介绍的内容,在编制预算方案中应该由药品具体使用的科室,在结合临床业务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药品需求数量;药剂管理部门来预测各类药品的采购价格,由此形成财务预算。从该流程可以发现,在业财融合模式下打造了完整的财务预算结构层次,成为划分责任主体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在划分预算结构层次过程中有效规范相关主体的责任,即使预算结果出现偏差,相关人员也能从多个维度入手对财务预算展开评价并互分责任人。
(2)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的执行控制是预算落地的关键,有学者研究认为,医院的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结构松散、预算种类繁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预算管控效果。所以在业财融合的工作模式下可通过全面预算控医院预算管理整体水平。例如医院日常相对固定的费用如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成本支出可采用限额的方法进行控制;为评估全面预算执行情医院的管理规定,根据业务实际情况,从时间以及项目执行主体等几方面进行预算控制;为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可通过外部评价+内部考核等方法进行评估。但是为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发挥预期效果,则在业财融合中需要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还需要重视以下工作:一是将预算控制关口前移,在资金支付的基础上将业财融合管控的触角向业务前端延伸。二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业务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预算管理,包括预算项目的校验、预算额度的冻结、预算额度的扣减等操作,坚持以动态控制的方法引导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应用的保障措施
1.打造紧密的业财工作队伍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业财融合本身属于新兴的财务管理概念,无论是在预算执行还是控制流程都需要合格部门的配合,并且员工的个人行为也会对最终实施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财务管理中为确保业财融合能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通过量化的任务或者工作计划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实现,积极打造跨部门协作以及扁平化工作机制。例如可以打造以财务与业务为核心的“1+1”队伍,将财务人员派驻到具体的业务科室或者主动培养具有财务管理工作能力的联络员,确保财务管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流程中。通过构建清晰的协作工作机制,坚持以财务管理计划为引导,确保各职能科室的信息可以快速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开展要求,分析业务背后的实质内容。
2.借力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
根据业财融合的工作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输入进行改进,对财务管理中的查询、申报、审批等环节进行完善,并丰富预算管理业务模块功能,确保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业务进行规划。同时在财务管理数据加工环节,保证系统在采集业务资料信息后能够密切跟踪各类财务工作开展情况,以财务管理的预算执行为例,可以通过系统检测各类数据变化判断预算是否合理等;或者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类财务数据实现预警,确保业财融合模式下各类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在财务管理资料的输出环节,也需要针对业务端的功能设定结果传递数据,根据资料揭示业财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内外部环境、业务环节工作要求等相关维度展开评价。
同时在业财融合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通过信息的输入与控制、跟踪反馈等方法改变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所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应有效覆盖临床业务科室,医院医疗、后勤、资产、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确保系统可以从业务角度出发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跟踪管理。通过一系列财务管理方法对预算执行进行优化,最后完成资金支付。上述过程都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的,最终数据资料会上传到会计核算系统中,方便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全面提高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
结语
为进一步突显业财融合工作模式的价值,医院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认识到业财融合对整个财务管理的影响,通过完善信息系统等保障措施,确保业财融合可以发挥更大的效能,医院业务工作开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