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相继到来,给传统财务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财务职能只能起事后计量和反映经营结果的作用,而新形势下的企业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拥有一个可以为其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管控的“导航系统”,而财务具备担任这一重要角色的天然优势。因此,企业财务转型势在必行,财务的业财融合能力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1 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业财融合的另一种说法叫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指将财务管理工具运用到业务管理流程,将财务思维影响到业务管理思维,打通信息壁垒,推进财务和业务在目标、思维意识、甚至组织体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相互协同、共同努力推进公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1业财融合可以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业财融合是这个新时代对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而提出的需求,它是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产物,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通过业财融合,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机制,财务成为公司管理层的“智囊团”,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和参谋,实现财务和业务的高效协同,从而促使业务链各价值创造环节齐心协力,最终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2业财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的发展经营是一个不断决策、执行和承担结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平衡风险和收益、长期和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关系的过程。业财融合中财务通过独特的专业视角,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参与到战略制定、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经营分析、全资源绩效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中,对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对经营风险提出防范建议,对经营目标做出事前规划,对经营过程及结果做出分析和反馈,这些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业财融合的应用路径探讨
从各企业的业财融合实践来看,融合的应用路径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财务模型的搭建和运用角度来探讨业财融合的路径。下面介绍两个财务模型在企业中的运用场景和效果。
2.1“四要素”模型
该模型的四要素是指:收入、毛利、运营费用、人工成本。主要用于展示企业或经营主体的运营质量与其四大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利润表,各业务运营主体可以参照业务场景进行应用调整。应用对象包括:产线、生产基地、业务类型、公司等。应用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事前参与方面。通过该模型测算各产品线或各业务类型的保本点,可以指导市场前端投标,明确投标底线。对多生产基地的集团来说还可以参照各产线保本规模,规划各基地产能,使排产计划更科学。
(2)事中控制与调整方面。公司可以根据产线未来几个月的产能负荷度,及时联动市场端,基于产线保本点动态调整接单毛利率,以保证产线盈利最大化;对于紧急插单项目,根据产线盈利变化测算插单可行性,优化产线排产顺序。
(3)事后反馈方面。月度出具各产线或各业务类型“四要素”模型数据,细化利润分析维度,挖潜产线利润影响因素,对异常事项进行反馈并组织业务部门闭环解决。应用效果和作用:各产品盈利能力对标,定位公司优势产品;各产线保本点测算,明确产线产能底线;为产线资源配置及产线运营提供分析抓手;结合各类产品保本点及盈利要求制定产品及业务类型的报价基准;结合各产线产能负荷度,中台联动前台动态调整接单策略等。
2.2“项目四算”模型项目
四算主要分为:项目概算、项目预算、项目核算、项目决算四个环节,是项目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结合项目执行进度出具各里程碑节点盈利变化情况,为项目组盈利策划提供抓手,并及时进行价值评价。应用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事前参与方面。中标后整合项目全业务链费用情况,排查项目整体风险,出具项目概算表,财务组织项目组解读概算利润并据此制定提升目标,制定出各业务环节的成本基准,同时项目组成员策划目标达成措施。
(2)事中控制与调整方面。在项目执行中准确记录已发生的成本并预测未来成本,对标项目成本基准,发现异常事项;及时预警项目风险,组织项目组就异常事项策划关差方案;并定期跟踪方案执行情况,保证项目目标达成,以项目目标的确定性应对项目执行中的不确定性。
(3)事后反馈方面。项目完工后进行项目决算,并组织项目经营分析会,复盘项目关键里程碑节点,总结项目问题点,并出具解决方案;同时建立典型项目案例库,萃取项目成功经验,将个体能力转化为公司能力。应用效果及作用:项目四算将项目全业务链条上所有费用进行整合,统一项目组作战目标,助力项目组各成员协同作业并发挥合力;通过概算-风险排查、预算-事前算赢、核算-预实对标、决算-复盘总结,实现项目全流程管理,导向价值增值;打通“端”到“端”的横向价值评价,与原有责任中心的纵向价值评价,形成网状交叉,双向评价,助力企业全业务链条的价值创造和利润挖潜。
3 业财融合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站位不一致带来的融合困难
财务和业务属于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同领域,在业务链中所处的环节不同,职责分工不同,思维意识不同。这种站位差异必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