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的许多知名投资战绩,都是在暴跌中完成的。
年暴跌后的第二年,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年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到年底,巴菲特持有该股票市值上涨到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年,巴菲特对高盛和通用电气进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在此后数年间获得超额回报。
对于今年以来的暴跌,国泰基金徐治彪也有着较为乐观的看法:“在这个时间点,可以适量加仓,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减仓。投资应该是一个长周期简单而正确的事情……回顾过往的多次熊市,每一次都给了人们很好的机会去买入优秀的公司。”
徐治彪目前管理着7只基金,截至一季末资产总规模达87.96亿元。他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个“多面体”,可以用以下三点来描述:
1,自下而上打底+独特的自上而下视角
总体来看,徐治彪的投资以自下而上为主。但作为“个股型选手”,徐治彪对于自上而下也有着独特理解,“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是他对此的描述。
具体来看,他会用股债比(沪深股息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去表述分母。“现在维持在0.8以上,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徐治彪说。
而分子定方向则是说买什么样的行业,由宏观周期决定。
2,重视风险,行业均衡
徐治彪一直强调“盈亏同源”。他认为,做投资风险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投资收益。“你不能在一个市场很狂欢的时候入场。”
徐治彪认为,做投资一定要相信常识。产业常识决定了利润中枢,而金融常识决定了估值中枢。把这两个常识相乘,就得到公司市值的天花板。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很多东西我是不会买的,比如在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医药出身的人不去买恒瑞,人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东西肯定是严重高估了,利润撑不住这么大的市值。”
对于控制回撤,徐治彪认为,组合会容纳一些短期不涨甚至跌的股票,而不是赌一个方向,不是全买新能源或者全买医药。因此他始终强调均衡,行业要分散。
3,短期逆势思维+长期确定的个股超额收益
控制风险不意味着保守。“我买的时候可能会比别人买得早,但是我卖的时候也会比别人卖得早,是比较逆势的思维。”
比起短期暴涨,徐治彪更加追求3-5年以上的长期确定性。
以其代表产品国泰大健康A为例,徐治彪在管理该产品的4个完整的年份中(-),均取得了相对沪深与比较基准的正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聪明投资者;数据截至:年4月25日
另外,徐治彪身上还有一点非常令人放心的特质,即难能可贵的“知行合一”。
对于年初以来的下跌,徐治彪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乐观情绪。从他最新的一季报中的大幅加仓中,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这一优点。
注:季报重仓股仅供列示,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
对于后市,对于医药,新能源,消费等赛道的布局,徐治彪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聪明投资者整理了访谈全文,与你分享——
从医药外拓的全行业均衡投资
问:你本科学的是医药,为什么会在研究生选择上财,毕业后为什么要进入资管行业?
徐治彪:这个属于边走边看,我当时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我读本科的时候,当时生物特别火,所以我报的都是生物的方面的专业,结果后来被调剂到医学院去了,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来一直在学医药相关,成绩也挺好的。
那时候我比较喜欢打篮球,我有一个球友学了财务管理会计方面的双学位,我也跟他一起听了我们华科的财务课,当时就觉得财务挺好的,所以就放弃了本专业的保研,想跨专业考到财务上面来。
问:如果要划分职业生涯,你怎么划分?
徐治彪:我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分为三段。
第一段,年到年,这5年基本上是在深耕医药行业,而且是典型的喜欢买成长股的风格,换手率会偏低一点,持股周期会比较长。
那个时候可能有很多明星经理都是喜欢买成长股的,所以我也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但是这个风格在年底到年,就完全切换了。
虽然年股灾,年熔断,市场有过这么大的波动,但是总体来说最后还是成长股反弹的多。但是在年10月份之后,市场彻底变了,小股票“团灭”,市场开始买大股票。这个阶段我被市场摁着摩擦,开始怀疑人生了。
第二个阶段是-年,这两年是我的过渡期,从纯粹的自下而上,逐步培养了一些中观和宏观的思维。
同时,我也从医药往全市场去走,看的行业越来越多,行业的拓展都是在这两年逐步开始形成。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年之后,国泰大健康这个基金的医药的持仓比在下降。
第三段是年到现在,是投资体系比较成熟的一个阶段。现在可能比较均衡一点,行业会同时体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偏好成长股,偏自下而上一点。
问:你为什么喜欢成长股?
徐治彪:长周期来看,成长股是非常容易实现戴维斯双击的。
但是你去买高估值的,比如说白酒,有很多市值特别大但其实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的公司,增速是不会特别快的,这个阶段你通过增速来交换估值是不可能的。
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
问:具体谈一谈你的投资框架?
徐治彪:金融是一种思想,可以告诉你一个分子和分母。分子是我们所说的基本面,而分母是股票的机会成本,而股市最核心的其实是分母,所以我说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
分母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叫无风险利率,一个叫风险溢价。
但是从实战的角度,我说的分母定方向其实很简单,用股债比。我们用沪深股息率除以国债收益率,基本上得到一个比值,我把它叫做股债比,基本上现在已经在0.8以上了,已经还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如果这个指标达到0.9,股票就极度有吸引力了。比如说年的股灾和熔断之后,年初,年一季度的疫情爆发,基本上都到了0.9以上,股市是特别有吸引力的。
从年一直复盘到现在,你可以发现屡试不爽。只要到0.9你就不用担心,到0.4考虑清仓,放的时间久一点,基本上不会错。
分子定方向是说买什么样的行业。这是由宏观周期决定的,经济好的时候要买一些跟经济关系度高一点的顺周期,经济不好的时候,你要买一些逆周期或者说弱周期。弱周期的典型就是医药科技消费这一类的,但也不是说它没有周期。
但是最后落实到投资层面上,还是会自下而上地分析公司。
问:从个股,择时和行业这三方面来看,你的超额收益分别占比是多少?
徐治彪:主要是选股,我是“个股型选手”。
不过交易对我的贡献还是挺大的,因为我是比较左侧,有些交易是属于逆势做出来的。
我不是说不择时,但我不会择那种很小的波动。比如说市场上看到特别大的泡沫了,我可能会把仓位降下去,这是有可能的。
做组合不是赌方向
问:你怎么平衡收益和波动的关系?
徐治彪:我们做的是组合,组合会容纳一些短期不涨甚至跌的股票,而不是赌一个方向,不是全买新能源或者全买医药。你如果是做这样的话,你跟ETF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始终强调均衡,行业要分散。哪怕我某个行业偏多一点,也是在不同的细分赛道,这样均衡的好处就是波动会相对平滑一点。
除了行业上的分散,个股的集中度可能随着规模上升,我也会适当往下降。这也是控制回撤的办法。
问:你会根据风向去做轮动吗?
徐治彪:会的,但我总的来说还是自下而上为主。
比如说年的下半年,我说我看好顺周期,你可以看到我会买一些银行保险,这种属于周期之母,包括买偏后周期的家电类的公司,可能占到组合的30%-40%来平衡一下。
但是我不太会去做大范围的轮动,你要在那个阶段啪全部卖掉,全部去买周期股,这种可能短期效果会不错,长期就未必了。
要看到公司市值的天花板
问:你如何看待风险?
徐治彪:我一直强调“盈亏同源”。做投资风险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投资收益。你被市场给暴打过,你就会更加敬畏,尊重这个市场。不合理的东西可能我就不会买,我更追求确定性。这公司我拿个三五年能赚个1-3倍,业绩非常优秀,这个叫确定性。
你不能在一个市场很狂欢的时候入场。比如说白酒,新能源,医药狂欢的时候,我可能会比较冷静一点。所以我从年到现在,大家可能看到我的组合呈现出一种跟市场偏离的表象。我其实买的时候可能会比别人买得早,但是我卖的时候也会比别人卖得早,是比较逆势的思维。
但是我不是说不喜欢白酒,其实我年买过很多白酒,最多的时候买过30个点白酒。我买新能源应该也是市场比较早买新能源的,年三季度大健康前十大有三个新能源汽车标的。但是当它进入泡沫阶段的时候,我可能就不在了。
现在的这种看重风险的风格也是从过往经历中逐步形成的,你可以看得到,每当市场暴跌的时候,我回撤应该会比市场同类小一些。
做投资一定要相信常识,产业常识决定了利润中枢,而金融常识决定了估值中枢。把这两个常识相乘,就得到公司市值的天花板。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很多东西我是不会买的,比如在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医药出身的人不去买恒瑞,人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东西肯定是严重高估了,利润撑不住这么大的市值。
问: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你会把股票卖掉?
徐治彪:很简单,卖股票的原因就三个。第一,达到你的目标收益率,这个是我很多卖股票的核心原因。第二,你可能买错了,得卖了。第三,你有更好的标的,要去换一点仓位去买。
我的很多股票,尤其是成长股,拿的周期会很长,是因为它的空间没到。
比如看我组合(国泰大健康)一季报第一大重仓股是康德莱这个做医药耗材的公司,是很优秀的一家公司,在全球角度来说,在这个领域都是绝对有竞争力的。
这个公司我买的时候很早,可能三四十亿,到现在为止它最近跌得很惨,因为业绩预告预计五六十的增长,直接跌了30多个点。
但是你想一下这个公司,如果从2个亿的利润涨到10个亿的利润,给二三十倍估值是没问题的。而且耗材也是相对稳定的,既然空间还没到,所以我基本上不会动。但是如果它中间有一波暴涨,我可能会被动卖掉一部分。
我一般不太会去随便去剁自己的重仓,不会因为暴跌就会剁,如果公司逻辑没有变,在业绩符合预期下,我有仓位的话会去加仓。
现在要乐观而不是悲观
问:很多人都对今年的市场很悲观,你怎么看今年以来的下跌以及最近的市场?
徐治彪:先说说今年以来的市场。为什么今年这么差?
一方面是美国加息。股市核心的是分母,分母端在加息。现在基本上全球资本市场是联动的,当美元在加息的时候,全世界的风险资产都在杀估值。其实本质上是之前的估值贵,触发了均值回归,并非是“大熊市”。
第二个原因是国际冲突,会影响未来的不确定性。股票是一个贴现模型,当你对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的时候,能贴多久,贴多少,没人知道,所以风险溢价就会提升。
第三个原因是2月底开始上海疫情爆发,对长三角经济影响大,市场核心矛盾由分母端转移到分子端业绩的担忧,同时疫情迟迟得不到清零,放大到更多层面的担忧,进而影响到分母风险溢价的提升,造成短期双杀。
四月成长股的暴跌更多层面还有就是筹码的原因,绝对收益面临止损,进入筹码负循环,不像上证50,沪深是年初先暴跌过,现在维稳大市值权重股会优先获得资金流入,造就了现在成长股与权重股的剪刀差。
最近相当多的前期强势的成长股公布业绩预告很好,但反而是高开低走下跌的开始,反映了现阶段的成长股的状况。
现在这段市场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市场,更多是筹码的影响,基本面分析失去效果,同时看到游资很活跃,比如炒作疫情相关标的,旅游,酒店这些,而公募基本很难去参与,公募仓位也偏高,也没有增量资金加仓。
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状况不会持续特别久,疫情总会要控制好,股市政策也会陆续出台呵护,成长股四月份跌幅巨大,看中证的估值中枢已经到了年来历史最低点,相信均值会回归,这时候是应该乐观点,稍微看长期点肯定是对的。
每次暴跌都是买入优秀公司的好机会
问:现在应该怎么做资产配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