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高校财务工作在开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影响到了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解决这部分问题,以确保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站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角度上来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较低属于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缺陷: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对应的职称证书。由于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整体速度相对较快,中层领导轮岗制度的实施,部分财务领导人员非财务专业出身。
另外,在正式提升为本科院校之前,有的财务人员仅仅具备着职业院校或是专业院校中执业的能力,假如此类人员不注重自身财务知识的增强,则容易引发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其次,财务工作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
高学历的财务专业人员进入高校后更倾向于教学岗位,而不愿意来到财务管理岗位,这使得财务管理岗位只能招聘学历较低的财务专业人员或出现财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而现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压力的逐步提升,即便知道自身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标准需求,但仍旧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拓展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二)经费预算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偏差
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行,各大高校在收入来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等资金各环节都加大了管理力度,但经费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偏差仍是老大难问题。部分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经费预算仍习惯用往年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未能做好精准预算、做好项目的立项和储备。
而随着后续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拓展,高校在基础设施、教育改革经费以及薪资待遇等投入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较为敷衍的经费预算方式,其很难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
但不得不正视,很多高校经费预算工作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表面,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以及项目储备,导致经费预算与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没有实现准确连接,整体资金划拨流程也不够严谨,后续资金的走向很难得到落实与监督考核。高校预算经费管理应做到精准预算,有依据、有计划、有预期,进行科学、精准、高效的编制预算,严肃执行预算。
高校也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重视学生欠费的催缴工作,加大科研经费的筹措力度,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强化资金绩效管理,推动资金执行进度。高校预算还要做好保障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预算编报服务、指导和沟通,及时传达资金收缴、执行等信息,高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同心协力,做好经费预算工作。
述(最多18二、现代高校财务工作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点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校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当对财务管理人员展开统一化的培训,针对专业水平较差的工作人员,应当重点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在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符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工作,而那些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就要将其调整至合适的岗位;
其次,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设立准入门槛,在招聘时可以设立本科学历且有中级会计师职称或者硕士及以上学历,应设置合理完善的工资福利机制,平衡财务教师与财务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避免高层次人才只愿到教师岗而不愿到管理岗;
最后,还要重点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职业操守,领导人员应当适当进行监督,通过设立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提出对应的奖惩措施,同时,还可以利用师生进行监督,在高校中建立起专业化的投诉渠道。、
(二)实现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经费预算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后全新的工作模式。因此,高校应加大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
首先,全校管理人员都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体,明确经费预算的重要意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工作,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新要求融入学校预算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其次,高校经费预算要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加快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学校各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要强化法律意识、有紧迫感,严格按照指定的预算项目核查执行率。
最后,高校经费预算要着眼长远,做好机制探索,重视项目管理。探索财政资金执行机制,重视项目库建设,将“资金等项目”的现状改变成“项目等资金”,各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比对任务书,开展中期检查,做好重大项目事前论证和绩效评估,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目标实现程度等关键绩效信息进行“双监控”。
(三)针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资产管理问题属于其中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