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机构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运转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健全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机构,在金融管理机构中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款项回收管理,也可以将所回收的款项分配给专门的科室进行管理。
从企业的领导者开始到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一个阶层都需明晰自身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从而保证各职能部门在运转相应项目的环节中不越权。在款项回收的同时,企业应重视对合作单位或者合作公司具体情况的统筹分析。
2、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金融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懂得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切实的考量企业的发展情况,保证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适应企业短期或长期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促使财务金融管理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提升。
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还应侧重于财务人员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其安排考核内容组织其参与考核,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能力,将各部门的考核内容进行总结,促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整体的财务工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利用大数据以及网络资源将近年来财务风险的案例放到周会、年会上进行分析,继而提升企业财务部门整体面对财务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最后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士到企业中开展讲座,以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
3、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完成相应的目标,保证企业在投资、融资等活动中不发生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从本质上看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依照法律法规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合理的管理,此外财务管理还涉及到了财务组织和财务关系的管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指导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
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能够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展开管理工作,能够以身作则规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市场经济动向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管理制度的持续完善建议。
4、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国内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大企业通过庞大的信息流实现了企业目标的长远规划,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5、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在进行金融活动交易之前,应对借款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不仅要明确掌握合作单位的信用情况和经营情况,还应对合作单位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企业可通过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去判定金融活动是否存在投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运营中提出、执行的方向,都是朝向企业的经济利润和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与企业的业务工作人员共同协作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模式并全面落实,从而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对企业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评估。
6、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并没有积极意义,所以企业应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寻找更理想的融资渠道。
例如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上市融资的要求低于银行贷款的要求,而且对于企业的高新项目发展来说也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不仅能够转变融资被动的局面,还能够促进企业的转型。
7、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企业应专设财务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并为部门内部的工作人员分配明确的工作内容。其次需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以监督管理力度的强化推动企业内部财务金融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监督管理体制去约束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从而促使财务部门整体成员都具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
8、强化预算管理和资本金的保值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趋向于复杂化发展,资源配置也随之不断复杂,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而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财务预算管理,重视资本金的保值和增值。
首先预算的编制,预算跟踪、预算评价等工作内容的有序开展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定期开展结算。
其次企业的资本金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费用,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企业的运营活动本质上就是资金的流转与循环,而企业运营效益的本质就是企业资金来源大于企业资金成本。
所以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在保障资本金的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进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涉及到了很多内容,而在上述众多内容中每一项内容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的运营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提倡在财务金融管理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将新时期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各个环节中去,从而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