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三公”经费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不断规范“三公”经费的具体使用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有效约束“三公”经费支出,杜绝“三公”经费的滥用和随意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统一要求,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明确规定“三公”经费的具体用途,并制定合理的经费开支标准,逐步优化审批流程。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制度和相关规范,开展规范有序的公务消费,减少现金使用,通过公务卡或者直接支付的形式,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支付结算;同时,各单位应该保留支出痕迹和支付凭证,自觉接受财政监督。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关“三公”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经费报销规模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支出数额。另外,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三公”经费票据,保证票据真实合规,形成真实准确的财务核算数据和相关信息,确保手续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应该实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可以设置专门部门负责审批监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控制,对报销单据加强管理,在“三公”经费报销时需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杜绝单位私设“小金库”,严禁各项违规消费,强化会计控制,加强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经费在“三公”经费中占据较高比例,对此,各单位要基于内控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公务用车要求。公务用车要切实履行各项审批手续;在采购定点维修,在采购定点单位加油;对公务用车预算采取总额控制,对每辆车进行核算;根据单位定额,对公务用车标准和数量进行合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因公出国、出境、出差、会议及培训等经费,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报销。各单位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对公务接待费进行严格管理,对接待事由进行严格审批,对接待人数、就餐标准等具体要求进行明确,严格按照接待标准办事。
2.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监督机制,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实际使用“三公”经费的情况进行公开,保证透明度。同时,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递交“三公”经费使用报表;管理人员在年度述职时,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三公”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各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加强内控管理,逐步增强经费管理能力。其次,管理人员要重视内控管理,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并有效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并在单位内部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建设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再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重点监督“三公”经费的申请、报销、审批等各项环节,不断规范“三公”经费使用过程。最后,完善相关问责制度,对“三公”经费额度加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施层级管理,并加强逐级问责。对于公务接待的各项工作,要严格审核,从根源上杜绝违规现象。各单位应该定期对“三公”经费预算和支出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向社会公布各项资料,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对于向公众公开的各项资料,要对公费分类和消费行为进行细化,确保公众清晰了解“三公”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于公众反馈和意见,要及时核查,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要提前对各项活动经费进行解释说明,为监管机构提供参考依据。监管部门在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管理时,要抓住重点,将数据调查和实地抽查结合起来,并公示违纪现象。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内部监管机制,严厉处罚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的人员,保障“三公”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3.加强核算管理
首先,加强财务预算控制。财务部门开展“三公”经费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要全面地了解单位内部的人员和车辆实际情况,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合理编制各项预算,保证预算方案符合规定。在此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分配,有效控制“三公”经费规模,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其次,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审核与财务核算。针对“三公”经费,财务部门要开展严谨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于“三公”经费支出,财务部门要明确具体的核算科目,并确保经费报表具有一致的核算口径,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财务部门在实施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效减少现金使用,将经费使用实际情况纳入事前监督范围,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财务部门还要推进公务卡结算,确保“三公”经费金额、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真实准确,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财务部门要遵守财务管理和“三公”经费管理的各项制度,对“三公”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财务部门在核算“三公”经费的过程中,当各项经费支出所属的会计科目不明确时,不能按照主观判断进行处理,要向上级部门及时反馈,经过商议后,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财务部门还要完善会计处理的具体方式,保证财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财务部门在审核“三公”经费的过程中,需要检查费用金额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账目管理,针对“三公”经费支出建立台账,实现对经费支出金额的有效控制。
4.加强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三公”经费加强预算管理,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三公”经费涉及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严格遵循支出规定的各项标准,对费用支出进行控制,有效地节约资金。对于不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支出项目,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及时排查问题,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各类违规费用支出,严禁报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流程,针对“三公”经费设置单独的会计科目,从公共预算中将“三公”经费剥离出来,对“三公”经费的确认、计量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三公”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对财务报销制度进行完善,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