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务铁娘子
国民经济的水平的显著提升,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单位财务管理能够尽快的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单位应该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意识,通过科学的手段去增强内部资金与设备的全方面管理。并寻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途径,充分发挥出两者之间的功能与作用,强化单位资金、设备、资料的预算管理,这样有利于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健全预算审核制度
对事业单位长远发展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单位顺利运转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要和单位整体管理方向保持一致,这样两者才能共同为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去努力。同时,只有当预算管理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实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发现各种风险问题,并有效规避风险,最终才能为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财会信息化背景下,最有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综合管理体系,健全相应的预算审核管理制度、预算监督制度等,才能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关联性。
(二)加强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要以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为基础,且预算方案也需要在执行过程中确认是否合理。在单位发展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水平将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财务预算管理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该让所有员工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对自身或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方案准确性为基础,提升预算方案的具体落实情况的考核,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对资金的运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性。
(三)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手段,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体系
预算编制工作十分繁杂,在开展预算编制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理,这样才能为今后的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支持。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在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突破传统预算编制的弊端与不足,促使现有的预算编制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实效性,确保单位现有资金的合理化利用。最为关键的是在预算编制的后期需要工作人员改变预算方式,利用增量计算方式去将预算指标明确到位。其次,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需要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去对预算收入具体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确保预算收入和财务会计保持一致,从而减小报表编制的压力。在明确支出过程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出入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建设工程明细支出等环节。从财务体系构造上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将这些支出都列为一种费用,然而从预算角度去分析,根据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被定义为支出,工程明细支出并定义为费用。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保障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则是成本监督和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在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融合发展当中要及时健全监督机制。其一,提升单位内部审计力度,通过审计工作去寻找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确保单位日常发展需求。因此,单位应该增设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强化审计力度,促进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其二,材料采购成本监管体系的建立,采购部门应该加强和各个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对采购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其三,单位领导应该对预算管理过程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不断分析单位在发展和管理当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式,这样才能为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