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均属于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财务管理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实现,内部控制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企业管理模式有效地防范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通过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提高后续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从而使国有企业能够在预定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规避在市场经济中的风险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可以激发国有企业内部活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但是,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财务管理和内控意识较为淡薄的困境。
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重视体制机制的改革,传统的财务制度和内控体系均不能满足现代国企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建设全新的财务内控体系。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和体系时缺乏主动性,其财务管理仍然受到较为严重的行政干预,造成在财务管理和内控执行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二是相关工作人员未能认识到内控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工作,不重视对财务信息的核实,造成财务信息服务质量差,企业领导在利用财务数据做决策时因财务信息不准确而产生财务危机;三是部分国有企业虽建立了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但仍然存在覆盖不全面、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等问题,最终造成财务内控体系流于表面形式。
(二)内部控制手段单一,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
国有企业财务整体工作职责多,不仅需要完成企业内部收支管理及资产管理,还需要定期形成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为企业决策层制定企业未来长远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还没引进先进的现代信息化技术,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软硬件建设水平不高,无法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分类及汇总,这大大降低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造成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决策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断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其经济活动,覆盖范围广,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项经济活动。同时,内部控制渗透并贯穿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及监督等每一个环节。因此,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中枢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企业决策层应把控全局,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国有企业可通过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内部控制建设小组,让企业主要领导作为组长对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整体把控,财务人员及部门领导作为建设小组成员负责日常监督[2]。这样一来,通过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约束国有企业的行为,能有效防范不确定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国有企业内控环境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均离不开人才支持。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培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具体可从这几方面着手[3]:一是明确财务人员的招聘的标准,结合财务岗位需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等确保招聘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信息技术;二是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加强对培训人才的资金投入,定期对相关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及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培训内容,使财务人员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引导财务人员自觉抵制不合法的行为;四是不断完善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增强人员的思想认知,让其在工作岗位中创造更高的价值,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丰富内部控制手段
国有企业为了能更好地做好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应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水平,丰富内部控制手段,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不断完善,让财务工作更加高效及科学。国有企业可依托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搭建内部OA平台,这样不仅能够在国有企业内部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加工处理的工作效率,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还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资金的收支管控,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但同时要注意,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时一定要重视财务数据安全,为避免财务数据被泄露或者篡改,应按照不同的财务数据类别,使用国家相关部门推荐的财务管理软件,并且还应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设置专属的登录账号和密码。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
国有企业管理需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独立性较强的财务监管部门和内部审计机构,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增高财务管理实效性,落实责任制度,使不同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思路,调整现有的工作模式,充分地发挥自身在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保证国有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快速发现在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适当地融入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审计部门本身的权威性作用,对各项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规避风险。国有企业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制定有关风险预警方案以及应急措施,从源头上规避风险的发生,使各项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五)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体化建设
“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是国有企业治理的重要目标,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体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要求国有企业需要找准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的链接点,以推动一体化发展。
在实践中,需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内控组织架构。国有企业应按照整体设计、分级管理的工作思路,搭建管理层级清晰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审计部门、经营管理层、业务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及执行中各自的职责。国有企业党委应充分发挥对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领导决策及管理作用。审计部门应监督企业建立完善覆盖各业务活动、各部门、各岗位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经营管理层应落实好内控体系的具体执行情况,做好内控缺陷的调整改革工作。各业务部门应负责好本部门内控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掌握关键的控制点及风险点,并找出解决方法,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二是推进“三位一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制度标准,处理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关系。首先,根据国资委的相关要求,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投资风险管理办法》《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包含内控体系、全面风险管理、合规体系等有关要求。其次,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内控评价标准。再次,制定合规评价标准。按照事前将制度规范化、事中加强监督控制、事后强化问责的管理思路,以此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国有企业应按照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
三是围绕重要项目、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及时优化内控管理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及应对方法,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一方面,应对重要项目、重点领域的投资及生产运营情况实施重点管理,评估其技术经济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应针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实施专项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六)促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国有企业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有更多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有企业稳定进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掌握内部资金流动情况之后,再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实施,优化各个管理环节,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做好财务管理转型工作,转型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是应将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人员转变成管理型的财务人员,这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建设内控体系,运用管理会计思维做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二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将其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后,不仅可以让内控控制更加精细,还能提升内部控制成效,充分发挥内控作用。通过将内控进行细化,如细分到全面预算、收支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各个方面,能显著提高企业内控效果;三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还较为松散,将其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模式,从资金管理和组织架构两方面实现集约化管理,以此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结语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经营生产的关键环节,都贯穿于国有企业管理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让财务管理运用到内控体系建设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需要找准两者的链接点,以促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