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模式应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财务共享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方式。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是指企业集团把高度重复、可标准化的财务工作进行集中处理,从而简化子公司、分公司或下属办事机构的组织结构,使企业不必要在每个分支机构处都设置完整的财务核算报送团队。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对跨区域的业务进行汇总定量,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节约财务核算成本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全球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由美国的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随后财务共享中心逐渐在发达国家流行起来。我国财务共享中心起步较晚,国内第一家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是中兴通讯,于年建立。截至年底,我国境内财务共享中心已经超过家。

一、零售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连锁零售的门店数量达到个。特别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物流的持续发展、各大网络平台频繁的节日营销活动的推广,行业边界不断扩张。

但由于零售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边际利润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零售企业虽然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一系列财务管理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如苏宁等这类大型零售企业而言,如何保证跨区域的财务协调与管理协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

1.提高企业组织运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财务共享中心搭建完成后,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各地区、各部门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将实现统一收集和归类整理,各分部也将按照设计的相同流程和标准来处理财务作业。例如,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各地区部门一般自行处理费用报销等业务,标准不一且操作过程时间较长,集团公司和各地区公司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相对较高,一方面导致内部信息传递较慢、质量较差,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降低公司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

特别是零售企业日常产品业务信息繁杂,地区人员数量差异较大,业务模式也不尽相同,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财务标准后,集中在财务中心处理业务,解决各分(子)公司和地区部门差异化财务处理方式导致的组织内财务信息处理与传递效率问题的同时,也通过规范财务流程提升内部财务模块的服务质量。

2.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由于需要重构企业的组织机构,把各个分支机构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开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处理。因此伴随共享中心的投入运用时间延长,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实现优化的功能将得以凸显。

新零售行业是一个人员密集型的行业,人工成本占据成本费用的较大部分,在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流程处理自动化、集成化、精益化特点下,由于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后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共享中心平台集中处理业务,将有助于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中心的操作人员数量,甚至不需要增加这部分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企业整体范围内的运作成本。

3.支持企业集团式发展的战略推进

随着交通便利、新信息技术的运用,地区运输成本降低和跨区域管理的便利性增强,零售行业公司通过跨国跨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兼并收购其他公司来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时,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很好地为这些新建子公司和分部服务。

一方面,新建子公司和分部只需要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而其他辅助功能将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且由于财务共享中心已经按照集团整体标准规范化,可以马上上线使用,从而提高集团战略推进的速度;

另一方面,也将使更多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能够为公司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核心业务发展。

二、零售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是一次财务管理的变革新机会,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