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向社会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和预决算信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财务各个业务环节有序开展的基础,是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保障。内控制度下设立的预算、收入、支出、采购、合同、资产和工程等制度流程,为会计人员准确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信息提供了规范和引导。而对员工特别是道德观的建立和胜任能力的提升,是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力保障。
1.2是单位经济活动的规范路径
单位应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严密的内控体系。具体应包括四个方式:业务流程以资金为核心,梳理经济活动;评估风险现状,揭露风险点;建设业务财务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信息化落地,固化业务流程。这四个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是单位经济活动的规范路径,也是单位从事后管理、事中管理延伸到事前管理的重要抓手。
1.3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基石
一个制度覆盖到位、员工认识到位、建设拓展到位、信息联动到位、考评结合到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基石。从预算编审、预算指标、支出管理、财务核算四个以预算为主线的管控环节,关联采购、合同、资产、项目等业务层管理,能够全过程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系统化监督工作。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一般而言,企业都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套制度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率。而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的考虑较少,这让很多管理者心里没有这根弦,对于内部控制缺少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认为内控就是约束,使业务开展束手束脚,只是理想化的一个理论体系,导致内控要求常常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般的流于形式。
财务工作容易被认为是简单的“预算要钱,报销花钱”的事,而忽略了预算、收支、采购、资产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单位内部各部门也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