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不断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前言

国企发展能带动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由此可见国企在我国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若想在此环境下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实现自身持续发展,应通过有效的方式降低自身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国企应积极探究精细化成本实施路径,通过明确精细化成本管理规划思路;优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方式;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国企财务监督制度等方式,不断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水平。

(一)明确精细化成本管理规划思路

国企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自身经营形态进行充分利用,合理安排成本经营管理要素,及时找出自身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不足,并不断做出协调改进,促进成本管控的顺利推进。例如,国企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明确精细化成本管理规划路径,具体规划环节,应重视以下内容:第一,国企需要对市场经济运作发展趋向进行全面分析,将此作为基础,明确自身精细化管理思路,同时,还应积极创设精细化成本管理规律结构,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具备较强的协调性以及系统性;第二,国企分析精细化成本管理因素时,管理计划应结合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实际需求,最大程度上有计划地安排成本管理活动,并保证其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三,国企全面探究多重管理条件时,需要对现代化管理指标因素的深入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防止出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问题。国企精细化成本管理具体落实环节,应重点探究理论引导,充分体现国企发展特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水平。

(二)优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方式

精细化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国企需要优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方式,以往国有企业选择的成本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已无法满足国企在新时期下的发展需求,所以国企应将自身成本管理模式为基础,对管理方式以及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由于国企具备较强的组织性与系统性,因此国企内部可选择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应用相应软件技术,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成本管控效果。国企内部需要将网络作为主要依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管控体系,互联网具备较强的便捷性,国企应借助这一优势,有效整合多项成本管控内容。例如,采购成本管控、营销成本管控、库存成本管控、生产成本管控等,将此作为重要依据合理设置预警指标。此外,国企管理人员还应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方式,强化各部门间的联系。具体工作中,应向信息系统中录入各部门全部信息数据,利用信息共享及相互监督的方式,使各部门间沟通交流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保证各部门高效联系的基础上,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展内部管控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国企精细化成本管理水平。

(三)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国企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大对成本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同时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思想下,与精细化要求有机结合。第一,结合国企发展趋势与具体需求,积极构建预算管理部门,并使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对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特别是财务部门要保证预算部门拥有相应权利,具备权威性,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导国企全体人员参与到成本预算中,使国企各经营环节均能被成本预算管理覆盖。第二,对成本预算管理行为予以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合理选择针对性的预算编制方案。例如,国企进行新业务拓展时,可选择零基预算方式进行成本预算编制;如果传统业务没有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可选择规定预算方式进行成本预算编制。第三,重视预算执行及考核,国企预算部门向各部门分配成本预算任务及指标后,可利用信息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同时,还应创设出有效的沟通渠道,接受基层部门反馈,成本预算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调整方案,防止发生超预算问题。国企应对成本预算管理进一步优化,使其在精细化成本管理中充分发挥出实际价值,实现对国企各环节成本的全面控制,最大程度上降低国企经济压力。

(四)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精细化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国企成本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应积极总结不同制度的自身价值,根据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科学进行成本管理方案设计,保证构建出的成本控制方案,满足国企各岗位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案的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国企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案具体制定时,需要重点研究自身成本考核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并构建出完善、全面的考核制度。国企制定精细化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时,应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特征研究上,同时,还应全面分析现有考核标准的有效性,根据相关重要工作内容,如生产工作、采购工作等,科学评估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机制,使成本管理方案存在较为理想的设计基础。并且创设精细化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时,还应重点研究现有考核标准的合理性,使各类考核标准拥有较好的独立性,特别是要保证考核内容与国企业务流程相匹配,保证制定出的精细化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满足国企成本管理需求,推进精细化成本管理高效实施。

(五)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进一步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水平,可有效促进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现代科技逐渐被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环境下,国企也应积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勇于面对出现的各种挑战,实际工作中,国企需要重点研究自身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国企应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将此项工作作为优化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在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下,对资金流动实施严格把控,保证资金使用及流转更加规范、合理,最大程度上降低国企财务管理层本。并且,国企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等,构建出更加科学的财务治理机制,使资金运转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获得更高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水平。

(六)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通常情况下,国企财务监管体系中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监督,二是外部监督,只有在两者良好配合下,才能实现监管效果。因此,在内部监督上,国企应结合自身财务监管要求、监督制度等,进行内部监督部门设置,同时配置财务监管人员,全面监督精细化成本管理执行及实施情况,保证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均与既定目标相符。此外,国企还应科学制定事前监督管理计划,详细划分出成本控制的内容,保证管理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从而为精细化成本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并且,国企还应做好事中控制工作,全方位监督国企销售与生产环节成本管理执行情况,进一步提升事中成本管理执行质量。在事后成本管理方面,应强化执行监督,详细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特别要全面分析发现的问题,科学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在外部监督上,国企应通过外部监督机构强化成本管理监督,从而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联合下,促进精细化成本管理高效实施,使国有企业获得更高的成本管控水平。

结语

对于精细化成本管理而言,其主要目的是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国企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顺利实施,国企应从多方面入手实施成本管理措施,并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执行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最终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