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等发布《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发挥科技计划和创新基地平台依托单位的引领作用,大幅增加科研助理岗位数量。
近年来,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已成为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大批毕业生走进院所、高校、企业,成为科研助理。据报道,四川省今年将开设超过个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要充分发挥科研助理的作用,实现就业与科研的双赢,有必要从科研管理与人才发展角度,对科研助理制度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
此前,有报道称,某高校招聘科研助理,为博士毕业生开出的月薪标准为元,引发社会热议。事后校方回应称,设置这些岗位主要是为了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言外之意是,既然这个岗位是为毕业生提供的临时、过渡岗位,那么应聘者对薪酬就不应太过计较。如果按此定位,不仅科研助理的团队融入和成长受限,科研助理岗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而且聘用科研助理的单位也很难有使用、培养、发展人才的系统规划。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根据科研工作以及人才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促进就业的需要,来推进科研助理工作。顺利开展科研项目,需要在科研团队中配备负责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以及学生出勤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助理人员。以前,这些任务多由科研人员自己完成,但这样一来,科研人员就容易陷入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分散了科研精力。显而易见,聘用科研助理可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可根据科研助理岗的工作职责与从业能力要求,分选长期、短期或临时聘用,并结合“市场行情”,加强对科研助理的薪酬待遇等保障,提高科研助理岗位的吸引力。
不同学历阶段的毕业生应聘科研助理岗位,大多也有各自的规划,有的确实是“救急”找一份临时性工作,更多的则是希望通过科研助理岗位的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下一步深造或者在高校、科研机构担任教师、科研人员作准备。这类似于国外为博士毕业生提供的“博士后”工作机会,既解决这些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通过这一经历对博士毕业生进行科研与职业化训练,提升其学术与就业能力,还能为高校、科研机构发现一批优秀人才,成为“科研队伍的蓄水池”。
针对毕业生不同的学业、职业与事业发展需求,结合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助理岗位设置有必要进一步分类、细化。要把“因人设岗”“人尽其才”结合起来,“因人设岗”是为了促进就业而开发岗位,而“人尽其才”则是要真正发挥其所长,提高团队管理水平。比如,可分设主要负责行政事务的行政性科研助理岗、主要参与科研辅助研究活动的学术性科研助理岗等。这既便于对科研助理的管理,也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理性选择,进而真正实现促就业与促科研的双赢。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