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基石。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之一,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促进育繁一体化发展。但种子企业的周期性强、品种研发审定时间长及品种更新换代较快的特点决定了种子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及风险。
一、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的资源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配置、控制、考核,以便有效地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在企业的运行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起到很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内部考核及内部激励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般企业都是按照会计年度进行预算管理,而种子企业除了进行会计年度预算之外,还需要根据种子的经营周期进行经营年度预算,例如水稻种子企业的经营周期一般是当年的8月至次年的7月。
很多种子企业要求经营管理人员每年需要进行两次预算,一次是会计年度预算,一次是经营年度预算。这样便造成会计年度预算与经营年度预算的数据差异,具体按照哪个预算进行考核激励,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自行决策、决定。
种子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负责提供历史数据,采取合适的预算方法,对各部门统计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并提出综合意见,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事项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以便做出调整。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出预算调整,最后正式汇总编制,提交董事会审核批准。
二、预算分析预警
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预算差异分析,一是可以检验预算的执行效果;二是可以为部门或业务单元的内部激励提供依据;三是可以为领导层提供重大决策支持。在预算分析过程中,要坚持三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来强化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一)加强销量、区域对比分析
种子企业的销售季节性较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但要对当期种子品种、区域等销售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比上年同期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品种、区域销量的增减变化,同时还要与业务人员沟通积极寻找原因及解决措施。
(二)加强新品种专项分析
在新品种开发前,一定要经过市场调研,通过对农业终端及经销商的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种子企业新品种通过研发、推出后,通常要经过区域示范、品种审定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销售,种子企业应建立健全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日常专项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新品种要有效益,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形成适度的生产和经营规模,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三)加强成本、费用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不到更好的“开源(增加效益)”方法,只有在“节流(降低成本费用)”上下功夫。制种企业一是要提高种子产量,慎重选择租金相对较低且利于种子生产的大面积制种基地,以便提高产量降低种子单位成本;
二是要提高种子质量,即提高种子纯度、发芽率、净度及降低水分等四项关键指标;三是要降低公司运营开支,杜绝铺张浪费,合理使用资金;四是要加强资金有效利用,长期闲置资金要做好理财收益。
结语
财务管理部门每月应及时进行预算差异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树立预算分析结果的权威性,及时将分析结果向管理层预警,协助管理层找出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