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新兴信息技术被不断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的职能从事务型财务转向战略型财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业财融合。然而,尽管业财融合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大势所趋,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在一些公司并没有得到重视,业财融合的落实也并非易事。
如何通过财务报告来审视一个公司的战略?财务三张报表之间有什么关系?业财融合的核心是什么?实践中应该如何做?
01
从财务数据到公司战略
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说:“不懂财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财务知识不仅仅是财务工作者的专长,更是管理者理解公司的一种“语言”。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懂得这门“语言”,看懂公司的财务状况,才能真正管理好公司。
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可分为三类: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这三方面活动做得好,理论上公司绩效就会好。而这三个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在财务的三张报表中,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公司就是管理资产,如果能把资产管理好,理论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就会表现好,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就会较期初的资产负债表,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提高。这就是财务三张报表对公司最高层次的总结。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时期的经营业绩,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时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进流出的影响。企业融资情况则主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
这三张表从不同角度反映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弄清三者之间的勾稽关系能更好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清晰地理解财务报表。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讲,商业成功要具备很多要素,包括产品、技术、战略与商业模式、运营和管理、人力资源。对这些要素的管理方法有很多,但都离不开目标和KPI,包括市场占有率、新产品/技术、客户留存率、产品次品率、员工辞职率等。这些指标单个的表现都很好,加在一起并不代表公司能做得好;但理论上,优秀的公司一定是财务表现好的公司。
什么是好的财务表现?优选的三个衡量维度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成长性和现金流。
ROE是把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结合在一起,反映公司盈利背后的驱动因素。成长性是看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投资方式,例如是通过收购兼并,还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等。现金流与利润表现密切相关。一般来讲,盈利能力好的公司,大部分情况下现金流自然会好,但也存在公司利润好、现金流很差的情况,这就会很危险。另外,也会有公司利润差、现金流反而好的情况出现,这在本质上是不合理的,因而也不可持续。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关系也值得审视,有的公司利润表上盈利能力很强,毛利很高,但周转特别慢,整体上发展状况也就不会那么理想。
理论上,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股东价值就会增加;但股东价值增加,并不能保证公司会持续发展。
如果公司想做成百年老店,没有股东价值增加肯定不行,有了股东价值增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现在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