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将从不同层面聚焦不同指标体系,对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前言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常常把重点放在技术上,只聚焦于财务指标的设计。因此,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着企业员工参与滞后、绩效管理认识偏差、绩效标准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有自己的条件和背景,要求企业要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由于条件和背景等客观因素,企业需要将从不同层面聚焦不同指标体系,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同时在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下,企业具有明确的组织战略,可以将组织战略分解为下级组织或个人,促进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

一、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1、企业员工参与滞后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绩效管理思想,就会造成员工参与度比较低的问题。绩效管理需要整个企业的积极支持、参与和合作。但是一方面,员工认为绩效管理目标只是企业实行奖惩的工具,没有发展性,因此对其抵触,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推进。另一方面,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整体的战略绩效目标,无法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那么其结果肯定得不到效果。员工也认为对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缺乏行动,绩效管理得不到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门也难以将绩效管理推广到企业内部各部门,最终导致企业内部部门合作滞后,降低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绩效管理认识偏差

企业经营者对绩效管理的定位存在误区,认为绩效管理只需要某个人、某个部门就能完成。他们观念中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大多数是对员工的年终总结,自然就会忽略绩效管理与其他员工、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绩效管理不仅是对结果的评价,还基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评价。但是,企业经营者对绩效管理认识存在偏差,不能从战略视角看待绩效管理,自身想法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因此,绩效管理很难实现。

.绩效标准设计失当

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投入大量的技术来改善产品,或者尽最大努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目前,由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绩效管理起步较晚,或者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缺乏创新。因此绩效标准设计不当,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阻碍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沟通,将绩效标准设计要求设置为相对较高的级别。不仅造成了员工懈怠的现象,而且造成企业内部的业务混乱,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1、财务层:不同发展时期,聚焦不同指标体系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不断演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积极转变观念和方法,不断寻求适应经济发展策略,集中于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目标反映在具体成果中,需要扩大规模,追求改善组织结构,实现盈利最大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通常包括:成长期、保持期和成熟期。平衡计分卡理论紧密结合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绩效评价和企业的成长周期。通过企业财务指标的设计,对企业的偿债、营运、发展、收益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财务考核指标是企业决策者重点的方面,也是平衡计分卡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衡量企业业务绩效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处于成长期,需要扩大市场、研发产品、建立销售网络等多项设备投资,这一阶段企业追求的规划布局和快速发展,不以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为根本性的目标。因此,财务指标的设计将聚焦于市场发展和商业模式上。如果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保持期,需要考虑如何稳定业务模式,以保持有序的业务增长,并具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财务指标的设计要注意企业的收益水平、收益分布、利润率、营业费用、成本等等。如果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处于成熟期,企业通常会面临激烈的产业竞争、产业市场饱和经营业绩逐渐稳定或下降等问题。因此,在设计财务指标时,需要注意企业资本的流动、周转率、市场占有率等。

2、客户层面: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企业客户指标设计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特定的客户群体,现有客户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企业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增强生产经营安全,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产品。此外,企业还应准确识别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努力完善产品的功能、操作和服务。同时帮助客户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其次,企业与投资者、供应商、分包商等保持良好关系,加强与客户的合作与交流。因为企业服务的终点是客户,客户需要购买相应产品,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也来自于客户。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扩大市场,就需要特别注意对客户的黏性,发现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内部流程层面:准确识别需求,创新内部流程管理

企业的内部流程包括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整个流程。企业的内部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运用效率和运用成本,反映了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区域。目前,内部业务流程的常用指标包括运营效率、运营成本、决策链和风险管理。内部业务流程指标直接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效果。通过使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内部业务流程的弱点。同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要控制企业的内部流程和研发流程,把握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