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外管理
责任编辑:李靖“中国仍面临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的挑战。”5月16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视频连线采访时如是说。在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企业复工复产,生活逐步回归正轨的当下,终南山的忠告再次提醒我们:疫情远未结束,防疫攻坚终将走向常态化。医院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医生的说法:“下次疫情有可能在今年11月份到来……”,在疫情稳定与第二波高峰期间,这段时间可称之为疫情“小阳春”,而中国企业,也将迎来一个变革更新、蓄积能量的黄金期。在短短几个月的黄金恢复期,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是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现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及时反思财务安全,以及更深层次的企业运营和战略规划问题,做出深度调整,将有助于企业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那么,疫情“小阳春”期间,企业在危机降临前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在财务安全方面,又有哪些可以遵循的必备法则?
1、抓住机会,降低企业“杠杆率”!
春节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最深的当属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熬过上半场后,它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在联防联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活多久?“中国经济本来就处于下行期,新冠疫情来了,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民营企业可谓难上加难!”中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国柱告诉《中外管理》,“我们可以对比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央企、国企得到的发债数据,约为2万亿-3万亿元,而民企只有多亿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国家对于疫情和经济下行下量化宽松的好处,这个时候中小企业只能靠自己了。”“中小企业千万不要以为‘国家连续三年降杠杆,我已经快倒了,疫情来了,我不倒也得倒’……你一定不能倒下,倒下后将很难再爬起来。”李国柱强调,所以在疫情“小阳春”阶段,及时进行财务安全的自我梳理,看看自己适合于什么样的“杠杆”,是所有管理者亟待思考的命题。采访中李国柱多次提及“高杠杆”的危害。那何为“高杠杆”?李国柱解释:过去的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很少。一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除了经营上市公司以外,还会把股票拿去做质押,然后去开展一些其他的业务,这就等于把所有能用的杠杆都用足了,即追求所谓的“高杠杆”,这势必会让企业承受不可承受的市场风险。但疫情中也不乏财务风险管理做得相对规范的企业。李国柱表示:爱惜自己的羽毛,不随意扩大杠杆,就是财务安全把控得体的表现。“比如我们接触的某教育类港股上市公司,募资后没有急于扩张,而是把募来的钱用于收购。疫情期间企业估值普遍较低,这个时候去收购别人,不失为一种稳健的财务手段。其实,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在平时,能够坚持‘低杠杆’,不但不易被经济下行的大潮所侵蚀,反而能够在特殊时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2、现金流优化应做到什么程度?
疫情前常态环境下,创业公司对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