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慜劼十四五时期财务转型逻辑及财务人能力

北京儿童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210906/9412091.html

财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企业面临的必然趋势,随着财务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效率,替代了一些基础的核算人员,使得传统财务人面临着来自转型的压力。

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困惑和焦虑,到底财务应该向什么方向转型?有什么动力在驱动的财务的转型?财务人又该如何构建适应转型趋势的能力架构?对此,财智无界邀请大型央企集团财务部管理会计处处长李慜劼老师,分享了对“十四五”期间财务转型逻辑及财务人员能力需求的深刻解读。

李慜劼老师简介:

大型央企集团财务部管理会计处处长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会计博士后

高级会计师

技术和管理驱动会计发展和财务转型

李慜劼老师在兵器装备集团任职期间,曾参与中国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研究、集团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研究、价值链管理会计研究等课题。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立了智能财务研究中心,参与研究了未来CFO的智能财务能力框架、基于智能技术的管理会计体系、智能财务的基本应用指引等课题,基于自身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他对财务转型的逻辑有着深刻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传统财务人的知识结构与业财深度融合的未来财务的需求差距是巨大的,然而这些智能化技术应用,会大规模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以及财务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财务人的转型是必要的。

从传统的会计和财务的关系来看,学科上讲的会计和财务,与在企业实践中会计和财务的概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部做的是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通常说财务管理或财务体系并不是指财务管理这门学科,而是整个财务部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会计也包括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

会计有信息系统和管理控制两个基本功能。会计信息系统是对经济业务计量、记录、报告,形成财务报告来支持决策。会计管理控制包括编制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改善业务,将预算执行况结果和业绩挂钩来进行激励,这就是典型的一种管理控制活动。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会计发展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技术驱动,一个是管理驱动。技术由远古时候的结绳记事,再到后来,有了算盘、计算器、计算机,到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再到现在大型企业应用的财务共享中心,技术变革在驱动会计的发展。

其次是管理驱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其重要性就体现在会计工作是为管理决策而服务的,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到一定程度时,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创新就会脱颖而出。

比如,在年的时候,美国的GDP第一次超越了英国,在之后的年当中,美国陆续的发明了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作业成本法、EVA、平衡计分卡等。当日本的GDP总量在年第一次超越德国之后,日本的丰田汽车等就创新了目标成本法、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等工具方法。不难发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需求驱动,会导致会计的理论和工具的创新。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财务领域应用后,单纯应用某项技术能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这可能是未知的,也就是说,应用智能技术之后还需要有管理思维、管理逻辑的融入。

从顶层政策看未来财务转型发展方向

近一年当中,财政部、国资委发布了两个对财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的顶层制度:《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其系列解读、《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李慜劼老师认为这两个文件对于财务人理解财务转型逻辑非常关键。

会计改革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会计工作要运用新技术,融入新时代,实现新突破,努力实现会计职能两个拓展。两个拓展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内拓展,一个是对外拓展。对内拓展主要是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主要的方向就是提升管理水平的话,就是要应用管理会计,推广管理会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话,主要针对内控体系建设和全面合规风险管控等等。

对外拓展方面,要提升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的这种对外的拓展职能,因为会计信息既是微观企业发展效益的体现,也是营商环境的检测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之后,财政部已经陆续发布了10多项解读,李慜劼老师对其中一些解读进行了分析。

系列解读一:推动变革融合,实现体制增效,合力推动会计事业上新台阶。这个变革主要指的就是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会计的技术、组织方式、职能、工作边界、工作定位的变革。融合是要在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基础上,服务于宏观经济体制,弥补短板,发挥效能。

系列解读五:加强新时代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解读中提到服务、技术革新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会计与经济深度融合,提出了会计智能化的概念,以及要培养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且兼具战略思维能力、有创新活力的复合型人才。

系列解读九: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及推动管理会计的职能拓展,明确提出要推广管理会计应用,推动会计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将进一步走向完善。

企业未来要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识别管理会计的应用工具、方法、场景,建立分行业、分企业规模、分单位性质的,多维度矩阵式的管理会计执行体系。李慜劼老师结合在兵器装备集团的经历提出,不同类型的企业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推广管理会计,大型企业要按照顶层设计进行系统化推进,中小企业要针对需求,个性化地推动管理会计。

通过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其系列解读,可以看出未来会计行业有两大趋势。一方面是会计要融入价值链的高端,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价值,要支持决策、服务战略。另一方面,会计行业将很大程度地受到信息技术的颠覆和影响。

服务价值创造,构建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在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对此李慜劼老师认为,该体系出台的背景是中央企业,因为逻辑上认为央企业绩好,源于他们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优秀的业绩。中央企业已经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活动,他们的财务转型已经进入了攻坚期。

整个指导意见贯穿着财务转型的方向,就是服务战略、支持决策。企业战略管理最重要,财务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就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落地。比如管理会计中的滚动预算,把企业的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年度运营进行了有机结合,保证了战略的滚动落地。再比如平衡积分卡,除了财务以外,还有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客户等维度,以这些维度间的逻辑关系来支撑战略的落地。

转型的第二个目标是支持决策,即会计信息支撑管理决策的作用。比如财务通过全面预算来配置企业的资源,最终是为了服务战略和决策的。所以李慜劼老师认为,整个财务转型的核心目标,是服务战略、支持决策。

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加快理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以及功能手段变革。以财务组织方式的变革为例,可以看到一些大的集团企业财务部有不同的处室,如资金处,预算处等,这种组织方式和之前的金字塔结构的隶属关系结构管理模式相适应。

但未来企业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组织方式,可能就无法适应未来的企业发展,于是财务前中后台的模式被提出。财务前台是指的是业务,财务深入到业务一线中,发现业务中的短板和不足;中台是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数据的复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决策支持水平;后台是战略财务。

此外财务管理体系针对的是大型央企集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要面临的是这个体系中的一部分,或者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可能是要把核算搞好,要把资金管好,要把税务工作筹划好,所以这个体系不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

从财政部、国资委的两个顶层文件来看,李慜劼老师认为,财务转型的逻辑和方向就是要深入业务活动去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最终服务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决策支持。

会计科技带来行业颠覆,传统财务局限性亟待突破

宏观环境在变化,社会在变革,经济在转型,年中国的世界强企业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越了美国,但是无论从行业分布还是盈利能力来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技术对于会计工作日益显著的影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从17年起每年都评选影响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并提出了“Acctech”(会计科技)概念,所以说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会计都有一定的颠覆。例如当企业会计引入了模型算法后,审计工作会被替代掉。当前的审计通常要在总体中选择样本,以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一些特征。但有了大数据技术后,就能够实现对总体的核查,所以传统审计就会面临颠覆。

技术对会计颠覆的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组织架构下,越高层领导掌握越多的角色信息。但在未来数据驱动决策的方式下,可能越接近一线业务的人员越能够掌握一些及时的信息,这可能导致决策方式的改变。企业管理在变革,企业边界在拓展,组织在更加敏捷,比如说海尔的小微组织,三个人的跨职能团队,就可以指导工艺、生产等部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随着管理日益精益化,财务的微观环境也在变化。在税务领域,金税四期使得税务监管由之前的管税种转变为现在的管数据,税务机关甚至可以和企业的数据直接相连,从而减少税务违规行为。

审计方面,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可能未来审计不再需要抽查海量的凭证,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基础数据导入审计系统,通过内部的算法来判断企业的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定位审计风险线索。

基于上述变化,李慜劼老师指出,传统财务的局限性亟待突破。在当前财务报表信息披露方面,很多内容是无法反映在报表里面的,如无形资产的价值、软件开发的价值、商誉的不确定性等。以无形资产的价值为例,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在会计报表中体现不足。

除了上述这些方面外,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准则体系,以实务资产为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制度,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管理理念,以传统科层制、业财割裂为特征的财务管理体系,都是传统财务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因此传统财务完全不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向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叠加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深刻影响,传统财务模式亟待进行系统性的变革,这是业界已经达成共识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行业的信息化任务已经非常紧迫。

洞察业务,领导变革,是未来CFO的必要能力

尽管对于当下财务人在行业变革中的能力需求,大家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财务人的转型已经非常迫切。

从国内外权威机构来看财务转型的核心逻辑,IBM认为叫财务未来是做价值的整合者,在财务工作效率和业务洞察力两方面发力;埃森哲认为财务要扩大责任范围,从财务深入业务,应用数字技术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向智能财务转型。

在智能财务的课题研究中,李慜劼老师也提出了财务转型的逻辑,即要在以下三个维度上发力。

首先是效率维度上,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第二,价值维度上,深入业务活动中,对业务进行洞察。

第三,整合维度即变革领导能力,在效率和价值两个维度同时发力时,财务会面临流程、能力等一系列的变革,财务要能够整合和引领变革。基于财务转型的这三维逻辑,李慜劼老师认为未来财务终极方向的智能财务。

面对未来财务在“十四五”时期对财务人员的能力的要求,李慜劼老师说,财务人员首先要掌握新一代技术的应用的逻辑和场景。其次要掌握未来智能财务建设的方法论和规律。第三,要有意识成为业财技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知识背景、专业结构、专业背景方面。

结合顶层文件的要求,和对财务宏观及微观的分析和判断,李慜劼老师总结道,未来财务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融入业务活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高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发挥财务的价值。

另一方面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和价值。随着数字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财务的组织方式会向财务前中后台模式转型,财务和业务的边界将更加模糊,财务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