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强化企业内控管理,建立更为系统化和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财务内控是核心,财务管控的提升既能有效避免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作为一个专业的会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方式,实现财务管控标准化、流程化及智能化,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将企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由于监管体制的漏洞和历史遗留的问题,财务会计中的一些账目处于长期拖欠状态,无法立即清偿,导致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采购管理不严、供应链管理运作不合规、合同要素缺失,甚至有些业务流程会先启动业务再签订合同。此外,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新项目缺乏精确性导致整体项目预算受到影响,未能完成的新项目导致成本在不同项目间进行拆分和合并。由此可见,财务内控管理未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在粗放的管理环境下,财务内控管理效能缺乏防御性,影响企业内外活动有序开展。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风险防范程度不高
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建设要围绕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在会计相关工作中,还需制定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防范程度。在企业内控体系的防范上,由于大部分企业没有重视防范,风险提示的制度较为薄弱,更谈不上制定统一标准的控制管理体系。这一问题也导致了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缺乏专业性与标准性,风险管控工作无法融入企业管理。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来规避风险,而采取事后补偿的方式,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缺乏预警信息和预防效果,对企业经营发展趋势来说也是很大的工作压力。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计划不完善
只有对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控,才能保证财务内控管理的顺利推进。但部分企业未能合理有效地确立风险控制措施的主体作用,针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精准定位不足,导致基础建设的失败。
其一,一些企业设计财务内控计划时,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开展系统管理的全过程对风险管理措施的评价方法缺乏必要把握,不能用于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以至于无法完成风险管理新方法的自主创新,风险防控相关措施的设计方案无法在资金管控、合同约定、采购领用、生产调度等方面灵活应用。其二,部分财务内控实施工作对风险信息内容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