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万,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严峻形势,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研究是已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双创”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各地教育部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因此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得到了蓬勃发展。这类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着示范、引导、带动、服务等重要作用。
一、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定位
创新创业类社团,是指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目标,以服务学生、提高自己为宗旨,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按照一定组织程序自发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服务广大学生的各类学生社团。创新创业类社团兴起的时间不长,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不同。创新创业类社团采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和带动全校学生创新创业等。
二、创新创业类社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重要而又急切的课题。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应运而生,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践,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社团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社团经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帮助成员强化自我认知,做好职业定位。这些方面的提升有助于为将来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2.发挥“自我服务”功能,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类社团,主要的功能是自我服务。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讲座沙龙、协助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可以帮助自身和广大学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能有效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
三、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建设起步较晚,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不断涌现,但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团委与业务指导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社团活动不够深入,教师指导严重缺失,经费缺乏,活动场所难以保障,以及不同年级专业的社团成员之间活动时间难以协调等困难,这些因素都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形成障碍。
2.创业类社团发展方向偏离建设定位。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是此类社团的重要任务。但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此类社团的特殊性,主要任务是完成就业创业部门交办的琐事,诸如为学校就业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后勤服务等。导致学生自身既得不到真正锻炼,更不能发挥社团在为创新创业服务方面的功效。
3.重视不够导致培训与指导力度不足。高校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指导和培训力度不足,社团成员自身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不够,多数学生还不能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难以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
四、解决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存在问题的策略
创新创业类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得到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