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一站,青岛3位职场人士解码新工作

白癜风初期怎么用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7/5727247.html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高书华图/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为何选择青岛工作

每个人有着不同理由

本期《新闻周刊》聚焦

外乡人来青拼搏的故事

46岁,迁居青岛

到青岛工作,然后退休。46岁的李林没想到,年初冒出来的想法,到6月份就成了现实。他真的跳槽到了青岛,这已是他在省内城市间的第三次跳槽。

大学毕业后,李林选择回了老家鲁西北,结婚、买房、生娃。安安稳稳生活20多年后,他突然想换个活法,于是跳出原来的生活圈到其他城市工作,跳着跳着跳到了青岛,他动了举家搬迁的念头。

三次跳槽

“这么多年,我学会随遇而安,不确定的事情,不会担心,也不会去想,就从眼前一步步做起。”说这话时,李林已在青岛工作了两个月。他构想的“迁徙图”是这样的:自己先到青岛工作,站稳脚跟;女儿四年后大学毕业,尽量在青岛找工作;如果女儿能在青岛稳定住,就把妻子接过来,一家人在青岛团聚。

妻子小童却不这么想,她舍不得自己的美容店,里面有她的心血,还有她积累了10年的客户资源。但小童语气又不太坚定,“到时候看看孩子工作情况吧”,她承认,孩子在沿海发展比在老家要好。

李林已经实现了第一步:两个月前,他以技术工程师身份入职青岛一家著名的头部家电企业。能拿到这个Offer,得益于他工业设计的业务能力和多年的做人口碑,有人愿意举荐他,这使得整个跳槽过程容易了许多,为他迁入青岛的“庞大工程”开了一个好头。

中年是人生中最负重的阶段,也是最“稳定”的阶段。在一地生活久了,无论事业、财富、人脉、资源,总会积攒下一些,想要完全舍弃,需要很大的勇气,大多数人因为故土难离,想想也就算了。

李林是个例外,此前,他已在老家“稳定”地工作了20年。年起,他突然跳出老家那个地级市,先是到枣庄工作了一年,再到临沂干了9个月,第三次跳槽时,他选择了青岛,同时附带一个意愿——举家搬迁,后半生以青岛为家。

跳出来的回报很明显,工资从原先的元涨到了元,最高能拿到元,这是李林可以忍受和妻子两地分居的原动力。

“房贷元,车贷元,每个月光固定支出就得元,一个月元工资,除去正常的生活开销,够干啥的?虽然媳妇也挣钱,但是孩子高中毕业,马上要上大学;父母老了,后面的一些事还不可知。到了中年之后,对钱的渴望比以前更强烈……”在青岛市北区杨家群的出租房里,李林坐在床头掰着手指头数算着。

李林年大学本科毕业,选择了回老家发展,就职于当时正值黄金期的太阳能行业,做工业设计。中间虽换过工作,也都是太阳能企业,经验累积下,事业不断上升,职位不是生产总工程师,就是技术总工程师,待遇最高的时候到过年薪10万元,但缺点是无法保持稳定。

“没利润老板能月月给你这么些钱?”20年间,李林除了稳定地待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却一直无法稳定,东家先后换了几个,甚至在一家空调企业干了半年,因为是跨行业,工资不到元。

年年初,李林离开老家,远赴枣庄一家太阳能企业任生产副总,管产品质量,签了3年合同,月薪元,年终分红5万元。

一开始老板对李林还可以,毕竟他在技术和人脉方面都有一定积累,后来老板问他要手里的客户资源,李林不想干挖原东家墙脚的事,便对老板有了戒心。后来目睹一名员工的遭遇,让李林选择了离开。

那名员工的妻子患癌住院,厂里为其组织捐款元。可能是照顾妻子太累,他意外订错了货,老板大怒,要求李林立即将其开除,并且追回全部捐款,最后还要罚款元。那员工每月只拿元,妻子又住院,拿什么交罚款?只好辞职。

这事让李林对老板的为人大失所望,犯错员工情况特殊,而且错误并非无法补救,完全可以联系厂家退换货,中间也就几百元的差价,没想到老板却如此不留情面。谁又不会犯错呢?

李林不愿跟着这样的老板,到年底便不干了,老板也当然没给他年终的5万元分红。

年初疫情袭来,李林只好猫在老家,哪也没去。挨到当年9月,他又在临沂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太阳能企业任技术总监,同样管产品生产质量,月薪元。

如果说前两次跳槽,仅仅是想改变家庭的财务状况,那么今年春节时妻子的一番话,则促成了李林的奔赴青岛之旅。当时妻子对他说:“你必须找一个退休金比较高的地方,咱俩老了以后好有个保障。”

李林和妻子

为啥是青岛?

李林陷入了思考:妻子自从工厂倒闭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美容店,自己这20年多年职业生涯也是起起伏伏,女儿大学毕业后还要回老家吗?

李林不得不承认,他所从事行业的风口已过,所以不论收入还是未来发展空间,都不适合继续待在老家了,自己马上就要50岁,再这样跳来跳去也不现实,要想退休金高,必须社保缴费高,而且缴费需要持续稳定,这就特别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临沂的这家企业,年订单情况还可以,也给缴社保,但能保证他干到退休吗?说不准,最起码还能干几年,真干不下去了,也许可以去青岛,那里不光环境和空气不错,很多原先太阳能行业的老同事都跳槽过去了,而且站稳了脚跟。

但那只是一个想法。

有想法和真正去做,有时隔着十万八千里,有时却像孙悟空一样,就是翻一个筋斗云的事儿。让李林想不到的是,过年后回到临沂上班才3个月,那朵“筋斗云”就飘到了眼前。连续3个月,李林负责的工程设计部门几乎没有图纸可画,那就意味着公司没有订单。“如果公司一直不营利,老板不可能老给你开那么多钱,而且我发现老板在找人帮忙逃税,这不是一个企业往上发展的好趋势,说明企业进入了一定的经营困境。”

走还是留?现实逼着李林做决定,本就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若等到老板开口降薪,自己就被动了。

那一瞬间,“青岛”重又闪回李林的脑海。他试着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李林原来在老家的同事,现今就职于青岛某家电龙头企业设计部门,已经在那里打拼十几年了。对方告诉李林,他们正在招人,愿意为李林引荐。

十几年前的老同事,还愿意帮忙引荐,这是对李林工作和人品的双重褒奖。而且,想进这种大企业,引荐人是关键角色,他对企业情况了解,对李林情况也了解,连简历都不用投,只需一场面试。5月,李林来青岛参加了面试,6月初便接到了入职通知;6月底,他离开临沂来到青岛,签了3年合同。过程顺利到不可思议,好像他早就和青岛冥冥之中结下了缘分,现在只是来赴约一样。

为什么是青岛?李林列举了青岛三个方面的优点:机会、环境和空气。

一把就抓住世界强大企业,满足了李林对工作稳定的预期,至少证明了青岛机会多。当然,也和李林自己有关,他用前20年的时间准备好了能力和阅历,当机会降临的时候,他才能抓得住。

李林也在完成妻子的心愿,今年单位给他按每月元的标准缴纳社保,明年还会涨。年青岛全市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同比增长7.2%。其中,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元,同比增长7.0%。按此计算,这个标准还是挺高的。

李林看中了青岛的发展环境,也在为孩子谋划出路,“孩子刚刚被滨州医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我不想让她回老家,因为老家那种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就想往沿海走,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如果能稳定住的话,会在这边安家。”

当然,李林也贪图青岛的“美色”,被青岛的美景和气候吸引。来青工作后,他时不时到海边去逛逛,发个朋友圈,或者碧海听涛,或者崂山一日游。比美景更能吸引他的,还有青岛的空气,“毕竟老家的空气环境赶不上这里。”

李林给自己到青岛的过程总结道:“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但都是最好的选择,我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所见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遗憾了。”

闲暇时,李林最爱爬崂山。

换个活法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李林三次跳槽,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全家谋得一处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不过孟母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搬迁,李林却在46岁时要考虑全家迁居,这尤其需要勇气。

妻子小童是李林的坚定支持者,“在外面他能多挣点,他也愿意出去见识一下,走的地方多,经验也多,对他搞研发也有利。”

夫妻两地分居,会不会对小家有影响?小童笑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小考验算什么。”

小童说的大风大浪,是几年前三口之家遭遇的大变故,李林突然抑郁了,整天睡不着觉,脾气暴躁,妻子的朋友来家里聊天,他就觉得妻子把家里的银行卡和密码都告诉了对方,暴跳而起,一路摔砸东西,既然不想过,那干脆大家别过了吧。

妻子舍下美容院,陪着他东南西北地看病,花了一年半时间,李林才渐渐走出来,直言回想当时的状态,就像做了个噩梦。

其实,李林知道自己的病根在哪里,当时挣得钱少,过日子比较仔细,量入为出,妻子花钱大方,不知道节省,两人常为此吵架,有时候,妻子扔一把黄了的菜叶也会引发一顿争吵。李林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两人吵架后他只会生闷气,藏在心里,不懂得找朋友聊天喧泄,久而久之,便发病了。

妻子的不离不弃,最终让这个家庭走出了阴霾,经历过考验的夫妻关系,也比以前更加牢固。痛定思痛后,李林觉得自己前半生是为钱所困,为避免重蹈覆辙,他一定要换个活法,所以才有了离开老家、外出工作的一系列经历。

异地就业,让李林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他想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首先,他不再管钱,财权交到老婆手里,他负责还房贷车贷。在枣庄的时候,他花钱比较疯狂,农历八月十五请工人摆了三桌席,花了多元,还在当地办健身卡、买摩托车,不时领工人出去吃喝。到临沂后,老婆安排下“新任务”,除还房贷车贷外,每月再给女儿存元。零花钱骤降,他还是月月光。这样的好处就是,他不再为钱烦恼,老婆开美容院一月挣多少、家里有多少存款,他一概不问。

其次,挑战自己,多说话。他在枣庄任生产副总的时候,每天都逼着自己跟员工们开会,布置工作,跟不同部门打交道,不停地说话,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这让他如今在青岛的工作中很受益,和其他部门的人沟通起来平滑顺畅。

再就是从心理上接受身份转变。在青岛,李林是从基层工作人员干起,以前管人的高管现在成了被管的,多少有些心理落差。李林慢慢接受了现实,并且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我原来单位有好几个同事都在这里,他们能在这里落下脚,证明这个环境来说是适合的,我一样也可以适应。”

李林在有意识地跟过去道别,让自己换个活法,并且已经从中获益。

换个活法,除了来青岛工作,将来也可能会把家安在这里。虽然最后是不是要举家搬迁,李林和妻子仍有不同意见,但这并不矛盾,两人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要做时间的朋友,以未来四年后女儿的落脚点,作为判定在哪里安家的依据。目前能够统一的意见是,夫妻都希望女儿在沿海发展,如今李林已在青岛,如果女儿再来了,那妻子还会远吗?

李林在青租住的小单间。

新的方向

李林已经在悄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