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履行职责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了我国未来5年和1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工人阶级使命光荣,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开创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以高度的主人翁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决定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忠诚履职、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思想政治引领明显加强,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力弘扬,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维权服务力度不断加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扎实推进,产业工人地位作用更加彰显;工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增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为“十四五”时期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四五”时期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会面临新形势。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等优势和条件,同时又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工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如何把握“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清醒、坚守定力,在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建功立业,成为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的重大课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工会面临新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各级工会组织必须适应职工队伍规模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深刻调整,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求工会必须尊重基层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切实解决工会组织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工作载体手段不够丰富、服务群众工作本领有待增强等问题。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工会必须树立全国工会“一盘棋”理念,既全面推进、又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增进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工会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职工的生产生活实践,引导广大职工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要求工会坚持开门办会,让职工群众充分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推动工会工作;加大中国工会和职工对外交流交往力度,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工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展现工会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会面临新要求。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工会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变化,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带来的影响,立足国内办好自己的事情,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资源优势,将职工的思想凝聚到促进高质量发展上来,将职工的力量汇聚到建功立业上来;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构建收入分配新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基础上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在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扩大内需、促进双循环特别是国内经济大循环奠定厚实基础;围绕创新驱动这个关键所在,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瞄准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目标,持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等问题上发挥作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产业工人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二、“十四五”时期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3.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使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权益保障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

4.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工会根本政治原则,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将党的意志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坚持正确方向。持之以恒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推进工会工作,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满腔热情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坚持职工为本。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联系和服务职工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扎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工会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统筹意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引导性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工会高质量发展、影响职工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动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法治保障。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要求,自觉把工会工作置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坚持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不断提升工会法治化建设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主要目标。今后5年,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工会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取得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加强。

——职工思想引领取得新进展。面向职工群众的理论宣讲形成制度性安排,党的创新理论不断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职工建功立业展现新作为。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成果显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维护职工权益取得新实效。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不断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维护形成制度保障,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运行,工会参与劳动争议预防调处化解的水平不断提升,维护劳动领域安全稳定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推进,在助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作用积极发挥。

——服务职工水平实现新提升。联系服务职工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工会服务阵地建设明显加强,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有效运行,工会服务职工品牌项目叫响做实。

——工会组织建设呈现新活力。工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日益健全,智慧工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工会组织设置、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6.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建立健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和工会理论下基层长效机制,落实基层联系点、送教到基层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组织专家、学者、先进人物等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打牢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7.以理想信念教育职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引领广大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围绕年全总成立周年,组织召开系列庆祝活动;推动建立中国工运史馆,探索筹建国家劳模风采展示馆或博物馆,加强对红色工运的重要人物、重要遗址(旧址)、重大事件、重点纪念场馆等的梳理发掘、修建修缮、展示展陈等综合性保护、修复、开发工作;组织开展百年中国工运史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光荣历史、奋斗历程、辉煌成就;组织开展百年中国工运史系列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劳模宣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读书诵读等方式,运用“学习强国”、职工书屋等学习平台,引导广大职工紧跟共产党、奋进新时代。

8.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内化为职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动建立健全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深化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组织开展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展示新时代职工文明形象。

9.以先进职工文化感染职工。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职工文化共建共享机制。丰富职工文化产品供给。打造“中国梦·劳动美”系列职工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广泛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职工文艺展演、职工艺术节等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职工文体活动。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建立以全总文工团为主体的职工艺术阵地联盟,整合工人文化宫、职工艺术院团资源,推动在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楼宇等职工聚集区建设职工文化场馆,构建立体化、多元化职工文化服务网络。建好、管好、用好职工书屋,力争到年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达到1.6万家,带动各级工会自建职工书屋达到15万家,实现各类便利型阅读点、劳模工匠书架广泛覆盖;电子职工书屋覆盖职工逾万人,基本形成覆盖大多数职工的工会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搭建“互联网+职工文化”平台,推动职工文化网络化传播,为职工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持续开展“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玫瑰书香”等主题阅读活动。加强职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社团化、志愿化相结合的职工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德艺双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军人才,创作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口碑好的精品力作。

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10.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围绕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总结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完善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作用,强化贯彻落实协调机制,履行工会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的职责,每年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点,压实部门责任,强化分类指导,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推动各地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党委和政府联合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效能评估机制,开展改革情况绩效评估,探索实行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探索建立企业主体作用发挥机制,保护企业人才培养积极性。鼓励各地、各相关责任单位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试点,形成一批具有部门、地方、产业和企业特色的改革成果。

11.推动构建产业工人全面发展制度体系。强化系统集成,在系统梳理整合现有政策制度基础上,突出补齐制度缺项和政策短板,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改革的政策效能。健全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制度体系,完善产业工人参政议政制度,提高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健全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制度体系,重点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职工技能培训制度、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互联网+”培训机制等,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产业技术紧缺人才境外培训计划;构建“互联网+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模式,完善中国职工经济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做大做精做强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加强“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建设,推进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工会职业培训空间。健全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完善职业技能评价制度、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等,促进学历、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互认,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平台。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推动完善财政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作用,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

12.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制定并落实“十四

五”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推动建立健全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开展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聚焦推动绿色发展,组织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创新竞赛方式和载体,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增强活动的便利性和群众性;加强非公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开展竞赛的新形式。积极推动将新职业新工种纳入职业分类大典,加强对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划和指导,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定期举办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国家级一类、二类等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带动各地层层开展技能比赛,打造职工技能竞赛品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

1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进一步做好劳模培养选树和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全国工会劳模工作管理平台,推动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氛围。做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评选表彰工作,持续开展“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主题宣传,“十四五”期间重点选树宣传名左右的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加快培育、选树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在行业有号召力的领军型劳模,打造新时代劳动者的标杆旗帜。加大劳模教育培养力度,鼓励各级工会开展劳模教育培训,叫响做实由劳模学员、劳模辅导员、劳模学院、劳模宣讲团等构成的“劳模+”品牌。用好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深入开展劳模定期走访慰问、及时帮扶救助、开展健康体检和疗休养等工作。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以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以省市级创新工作室为主体、基层创新工作室蓬勃发展的工作体系,确保到年底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家左右,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15万家。规范和推广“港口工匠创新联盟”等做法,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指导开展创新工作室联盟试点。深化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统筹各地工匠人才选树、命名、宣传,推动设立国家级大国工匠评选表彰奖项。开展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交流等活动,积极组织推荐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和专利参加各类奖项评选和展示交流。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创新工作室网络工作平台。举办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职工创新创业博览会。探索全国职工技能成果转化工作,指导各地做好先行先试工作。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

五、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