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税收筹划课程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其归属到互动式教学范畴内,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相应的知识点,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高校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来说,知识本身存在非常强的实务性,如果采用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税收筹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互动。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开放式案例教学改革展开分析。

1高校税收筹划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税收筹划课程中,涵盖了很多学科,比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法学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比于与其他财税专业课程,税收筹划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性内容之外,其内容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具体这些特点,促使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1.1链接课堂教学与税务实践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纳税人自行或委托代理人,管理、策划涉税活动,在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合理选择,使得纳税人价值最大化。由于纳税人具有节税需求,所以,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生产经营需求,进行筹划的理性选择,需要借助账务处理、税收征缴活动等落实,这就决定了税收筹划课程更加偏重实务性。基本概念以及筹划原理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而后借助具体案例,改变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方式,将涉税法规以及税务实践等进行相互连接,可以促使理论更加具有可信性,并逐步向实务过渡。

1.2有效融合不同学科知识

前文提到过,税收筹划融合了多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中国税制、国际税收之外,还需要具备财务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对此,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案例设计,合理的将不同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突破固有思维,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做到温故知新,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放性,观念的战略性。

1.3增强师生有效互动性

在高校税收筹划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输入的教学方式,主要借助案例,利用真实的纳税人的业务背景和筹划动机,在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后,促使学生进入特定情景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促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增多,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目前高校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税收筹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设计安排不完善

税收筹划方案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背景与条件,而从高校多数教学实际情况看,教师只是简单处理案例背景,税收筹划条件也不够清晰,此种简单的案例引入,并没有贴合纳税人真实需求。在加上教学方法非常陈旧单一,仅仅是以知识点进行单向输入,学生严重缺乏自主性学习,而团队合作、教师激励等环节也缺失,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课堂教学成效不高。

2.2教师实践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开展税收筹划,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会计、财务、税法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较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但高校教师更多的善于进行经验层面教学,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此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作为学生,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基础学科知识,但当前的高校学生不能参加CPA、CTA考试,导致其并没有过多的动机自主学习,进而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储备不足。

2.3开放式案例库保障不够

首先,真实案源较少,虽然互联网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但更多的网络资源都属于被人调整,甚至是精心设计过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都无法保证,这导致案例教学将无法贴合纳税人实际需求。其实,市面上的税务专业服务机构,为保护行业、客户,几乎不会向社会公开真实案例,而税务部门所呈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反避税案例、“偷逃骗”税案,而这些内容在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归属到筹划范畴中的。

其次,高校很多教师在设计筹划案例过程,主要是按不同税种分类实施,这非常容易造成知识的误导。采用不同税种架构划分,容易造成学生错误判断,就税种论税负,生搬硬套,知识掌握不够灵活。

最后,由于国家税制不断变化,这对案例的建设造成很多影响,为保证知识符合国家税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应对,所以,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典型案例。

3高校税收筹划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

3.1合理设置案例教学目标

为保证收筹划课程实效性,在设计开放式案例教学时,需要按照层次划分,更好的满足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

(1)初期基础目标。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利用引导式、说明式案例,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框架和基本思路。

(2)中期中级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案例作业,在课堂上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参与到讨论式案例活动中,这一阶段,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锻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见解意识。

(3)后期高级目标。此阶段,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效设计税收筹划方案,对此,教师需要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案例,也可以设计团队竞争性案例,全面提升学生税收筹划能力、分析风险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3.2完善开放式教学案例集建设

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性教学资源。案例当中的知识点需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进度也要符合教学节奏。下面分析集中案例类型。

(1)“引导式”案例

采用此类型的案例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些实际的鲜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化抽象为具体,进而帮助学生在初期学习建立对税收筹划的正确认识。如讲解“出资方式的选择”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和无形资产三种出资方式的差异。

(2)“讨论式”案例

讨论案例可以贯穿整个课程。这类案例并没有明确性,可以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提升思辨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讲解细节,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并应用已经掌握的理论,分析、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还是以“出资方式的选择”为例,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情况,说明企业在注册公司时选择何种出资方式更加合理。

(3)“综合研讨”案例

这一案例,主要应用到课程结束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3.3竞争性案例教学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采用面授、问答的形式,教授学生学习基础

原理。课堂上完成所有教学活动,这一过程以引导式和说明式案例为主要手段。例如,生产经营环节的税收筹划,通过引导、说明,让学生掌握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对税收负担的影响,学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其次,教师结合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综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整理出学生多数存在的问题,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再次,即时案例讨论环节。

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案例,而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活动,教师做最后的述评。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备选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搜集素材,撰写案例,而后通过PPT形式进行展示。此过程,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给定的评价指标、标准,相互评价。最后,考勤、作业、期末闭卷考试、竞争性案例学习是学生最终的总成绩。当中案例学习环节的成绩占比至少达到40%。

4结语

总之,在开放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独一的角色,而是整个课堂的编剧、裁判、评委等多元角色,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开放式案例教学,提升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