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套期保值,尤其是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日渐成为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企业实现均衡生产和稳定盈利的利器。
在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过程中,如何将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效果,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以便能够对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便是套期会计的目标和作用。
套期会计作为一种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单纯是会计分录如何做、账务如何处理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分析、判断、沟通、协调、控制的工作要做,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套期会计作为一种可选择适用的会计方法,企业要不要选用,就是对财务人员的第一道考验。财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的性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成熟度、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规模、企业对经营成果和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能否满足套期会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可参考本号文章《套期会计用还是不用,财务究竟该怎样选》。
其次,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何掌握和满足这些条件,就是对财务人员的第二道考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规定,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方法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这些条件包含了七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套期保值活动的全过程。
在整个套保过程中,首先要求企业业务部门准备套期的书页文件,明确被套期项目、套期工具的具体项目、数量、公允价格确定方法等,以此作为财务核算的依据;其次,在套保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套期关系进行评估、再平衡,以确保套期关系的有效性。这些过程、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如何制作、传递,财务人员不仅要自己熟悉,而且要能够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争取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按准则的要求进行业务操作,以满足套期会计应用条件。
在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实践中,就有很多的企业因为无法满足套期有效性的要求,对开展的套期保值活动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只能单方面将期货、期权的盈亏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短期内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损益波动,与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的目标的不相符。
再次,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套期会计处理原则,对存货项目、采购(销售)合同、采购(销售)计划以及它们的组合套期,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这是对财务人员的第三道考验。
针对不同的被套期项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涉及套期关系指定环节、套期关系存续期间、套期关系再平衡、套期关系终(中)止四个环节,但是,准则表述的这些会计处理原则,语言晦涩拗口,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于套期关系终(中)止,在实践中又会有不同的情形,准则并没有进行明确规范,这些都对财务人员的核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如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防范以套期之名行投机之实,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这是对财务人员的第四道考验。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并不知道如何规范化地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开展套期保值活动,业务人员凭感觉、经验频繁地在期货市场上开仓、平仓,开平仓的品种、数量和企业现货品种、规模相差甚远,有的企业甚至要求套期保值的期货端必须要盈利,最终,企业的套保活动演变成了投机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象株冶锌期货事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产案等等。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将套期保值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套期会计的有效性要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框架相结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流程、控制记录,为企业规范化地开展套期保值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成为了一道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财务人员必须要掌握套期有效性要求、套期关系评估和套期关系再平衡的具体操作过程。
总之,套期会计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内审人员、执业注册会计师及其审计助理人员来讲,不仅要了解会计处理原则,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更应该在掌握会计处理的基础上,按照准则的要求和期货业务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业务流程,促使企业规范化地开展套期保值活动。
《商品期货套期会计与税务处理》课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系统讲述了商品期货套期会计应用条件和要求、会计处理方法、信息披露与税务处理,可以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准确核算企业套期保值活动的全过程和效果,并且能够从财务管理角度对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发挥财务人员专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