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模式有哪些

公司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决策体系、管理制度结构、行为方式、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它是指企业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采取具有一定结构、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及行为方式,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最终目标达成共识的一种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其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独特个性的管理模式。不同企业经营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一、企业决策体系

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的是管理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决策机构组织形式是由董事会负责决策的执行机构,它是由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进行执行与监督。这种决策体系主要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主持。董事长一般具有较高的战略决策水平,总设计师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公司决策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主要领导决定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工作,对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起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作用。公司决策部门是董事会根据经营管理决策提出总体建议再由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落实,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职能原则。决策层下设企业战略规划科、财务资产科等科室专门负责企业资源配置和业务监督等事宜。

1、董事会根据经营管理决策的总体建议,经过充分讨论后在适当时机提交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执行。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董事长决策权利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决策进行调整和充实,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它是企业实行科学的、全面的决策体系的基础。企业领导在决策机构中具有最高立法权和最终决策权。董事长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决策,总设计师直接组织经营决策,副总经理审核业务计划,财务资产科等部门具体实施财务资产科根据公司的业务计划分配经费,协调管理各类资源并对有关财务资产进行监控。执行单位主要是财务资产科、战略规划科、综合办公室等。

2、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主持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做出最终决策,并提出建议上报董事会;

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的,向董事会提出申诉,提出修改方案,并提请总经理或其他董事予以纠正;向董事会提出处理建议。最后董事会对实施建议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这种决策模式中,董事长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在其领导下,公司经营管理中各项决策关系到整个企业系统中各部门之间及各专业间协调运作;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种模式中决策者与执行者在决策过程中实行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司领导层和经营层互相监督、互相协调,对决策过程实行共同责任,从而提高了组织效率和管理质量。

3、财务资产科负责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和监督;

财务资产科负责公司的资金流动与保管;公司会计制度制定与执行;公司日常经济核算;公司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其他与本行业有关的事务由相关科室负责办理。企业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的中枢,它直接承担着财务监督和综合决策的任务,是经营与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检查企业资金流向,核算并制定经济规则;监督检查企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并实施检查;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方案、计划,预算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按公司职能分工办理有关业务工作。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又主要是组织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会计记录及会计报表;办理会计档案保存及提供管理部门所需资料、文件等;协助领导处理与公司相关业务有关事务;管理费用开支;负责财务统计分析及检查等工作;负责其他有关业务工作;负责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在财务会计方面是否合法合规;负责与财务有关的法律程序及其他工作……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其主要责任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公司经营决策内容进行审核、监督、评价等管理活动;并对经营管理行为和企业形象给予一定管理评价;同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财务信息和经济咨询等服务。

4、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主持对经营活动中涉及财务资产管理方面问题进行决策;

同时,负责监督相关部门履行其职责情况。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公司领导干部掌握公司重大经营事项。决策的范围和层次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它是公司决策体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5、公司经理层行使决策权力,行使重大经营管理决策职责;

企业战略规划科根据经营管理决策,对企业资源配置和业务监督进行统筹协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工作,组织企业内部重大经营决策。这一决策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董事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进行组织与协调,并通过企业内部决策部门行使决策权。公司经理层行使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包括股东会会议职权,决定公司内部经营事务;决定本单位组织机构精简调整方案;主持讨论决定公司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执行情况;组织本单位的有关会议,参加本单位有关决策委员会组成人员活动等方面事宜。公司经理层有权根据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决定相应行为和事项,并直接履行其所做的各项决定或提出意见说明(包括理由)。公司经理层也有权参与决策程序的讨论和执行情况分析和检查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提交报告或申请罢免其职务或者辞职。

二、管理制度结构

在公司管理制度中,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①机构设置结构,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岗位负责人等。②相互关系结构,包括董事会与总经理,董事会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之间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其他各部门负责人之间以及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③内部协调结构,包括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其他成员之间的协调。④相互制约结构(又称共同规范体系):包括公司各层级在制定公司管理制度时,由内部管理机构、外部监督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相关监督机构对公司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共同规范与监督。

1、公司管理制度是公司内部各种经济组织形式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即各种经济组织形式之间在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相互协调。这些协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制度等的内部结构方面的内容,使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制度体系得以合理运行,从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公司内部各个经济组织形式之间相互协调,可以形成公司整体的组织制度体系,这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制度体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公司管理制度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特点。

在公司的管理制度中,管理部门有自己的决定、要求和奖惩制度。同时,公司管理制度对各个层级的公司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使其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职责。这些规范是公司内部各项制度之间的统一体。如,公司章程、各项规章制度、年度经营计划、工资分配制度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3、公司管理制度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的发展要求。

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法律相一致,与公司章程相一致。公司规定的所有企业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文件规定。公司在制定和修改公司管理制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尊重和保护资本所有者和投资者的权益,遵循经济规律,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发展起来,它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4、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具有灵活性、灵活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之优点,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发展与管理要求。

灵活是指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在设计、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灵活体现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置、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组合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灵活体现在管理制度体系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与变革。灵活性包括制度设计过程中,管理制度内容由相关主管部门来决定变化时对企业自身的调整方式和力度,而其他人员则可根据市场要求随时改变。灵活体现在管理制度对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上。公司管理制度体系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企业发展要求,如我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产品质量较差、生产规模不大而经营方式比较灵活等特点。

三、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就是指公司员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所进行的管理行为。行为规范由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构成。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公司员工执行某种规章制度及其他工作安排。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来保证工作规范和制度有效地实施下去,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进行监督。企业员工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因此企业管理要重视运用这一资源与力量来保证工作规范和制度有效地实施下去。行为方式包括:内部组织行为方式和外部组织行为方式;企业外部组织行为方式和内部外部组织行为方式等等。

1、内部组织行为方式指公司内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包括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由董事长、总经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董事长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总经理是公司的具体负责人,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和指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则是公司中的具体工作人员,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具体布置和协调。管理制度则是对公司管理人员和全体成员进行管理的行为方式。

2、外部组织行为方式指企业外部相关的组织结构或组织制度。

外部经营行为方式主要指通过组织结构或组织制度对企业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的行为方式,如对企业销售活动产生影响的组织结构体系与组织制度等。内部经营行为方式指根据经营情况由内部所制定或经内部制定和批准后由外部实施的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工作规范和制度之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经营目标与范围。在实施外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改变经营决策方式和经营方式。

3、内部外部组织行为方式指公司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各种内部组织结构、内部制度、管理程序、信息交流方式、法律法规形式等等,都与公司内部组织行为方式有关。

内部组织行为方式和外部组织行为方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内部组织行为方式能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效益,而外部组织行为方式又是其实现效益的手段。因此,作为企业管理方式之一的内部组织行为模式,必须要引起注意。

四、企业员工管理模式

企业员工管理是指企业为使其成员能够自觉地执行企业的各项决策,进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而经济基础是通过劳动者对企业提供所需物资和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来维持的。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者和企业活动都进行管理和监督。企业员工管理是在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所以企业管理体制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根据企业管理不同阶段及不同环境作出相应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是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结构日益优化的重要阶段之一。

1、企业员工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要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服从公司或上级组织所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与目标。

所以,企业员工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要注意以人为本原则与科学管理原则之间的统一。只有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以及完善考核机制,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这是实施企业员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2、员工管理应建立良好的民主氛围,通过公司或上级组织所制定的规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加强与员工和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

民主管理,就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企业管理关系。在我国文化传统中,“以人为本”体现在“以德治企”、“以人为首”的思想之中,这是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根本条件之一。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职工自身发展和公司利益有着重大影响。只有建立好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才能使职工感受到来自领导和上级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关心与帮助,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赢。这也是员工管理模式中和谐人际关系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企业可以为职工创造良好就业环境,使广大职工能够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劳动报酬也就成为了企业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用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劳动力市场招聘;另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合同制用工。其中以企业雇佣劳动力为主要形式的用人方式又可分为直接雇佣法和间接雇佣法。直接雇佣法主要运用于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间接雇佣法主要运用于生产效率较低而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企业对人员招聘与管理一般采用直接雇佣法。而对员工招聘与管理则主要采取直接雇佣法或者间接雇佣法。

4、对于那些不服从分配或者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现有能力取得更大成绩的人员,应给予适当奖惩。

对那些为了企业利益而不顾个人利益的人,应坚决清除出工作队伍。如对技术工人,应提高他们的待遇;对一般工人可采取减员增效等方式,使他们能够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对企业中那些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现有能力取得更大成绩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惩。因为激励政策是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利润、实现更大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要避免鼓励措施沦为限制或纵容某些人为所欲为。另外,制定相关激励措施时不仅要考虑到员工受激励后产生较大收益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不确定因素。对受表彰人员要保持公正而友善评价,对受激励人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予以鼓励。

5、员工管理必须建立有明确意义并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情况下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平台。

员工管理要想发挥其最大效益,必须要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有效地开发。由于企业的员工结构中员工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为了有效地开发职工,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关系。所以,要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系统平台的作用,必须建立一种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